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明君”,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军事与政治手段上,更突出的是他对“谏言”的重视和接受。《贞观政要》这本书就是唐太宗与臣子们之间讨论国家大事的记录,尤其集中体现了他在求谏、纳谏方面的作为。这些措施,不仅让当时的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一...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
《求谏》原文及注释求谏 吴兢《贞观政要》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
《太宗求谏》选自《贞观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贞观政要》是一部记载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历史著作,全书40篇,合为八卷。贞观年间,特别是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这一兼听纳下的思想和行动,造成了谏诤蔚然成风、君臣共商国是的良好风气,是“贞观之治”中最引人瞩目的重要方面。唐...
《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这段材料反映唐太宗治国措施为( ) A. 轻徭薄赋,减轻
《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这段材料反映唐太宗治国措施为 A. 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B. 简法轻刑,
求谏是鼓励臣下提意见,可以算是唐太宗用人思想的精华。贞观年间,特别是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这一兼听纳下的思想和行动,造成了谏诤蔚然成风、君臣共商国是的良好风气,是“贞观之治”中最引人瞩目的重要方面。唐太宗也因而成为一个从谏如流、雄才大略的帝王君主,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政治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言文阅读《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选段中提到了孔子的一段话:“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其实还有后半部分:“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
《贞观政要》二则太宗求谏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①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