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是清朝著名医家唐宗海所著,成书于 1884 年。 1.卷一相关原文及译文示例: 1.原文:“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何以言水即化气哉?气着于物,复还为水,是明验也。盖人身之气,生于脐下丹田气海之中。脐下者,肾与膀胱,水所归宿之地...
是为滋养脾阴之先声;另如归脾汤,人参养荣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熟地、大枣、生姜、远志、桂心、陈皮、白芍、云苓、五味子),白凤膏(黑嘴白鸭、大京枣、参苓平胃散、陈煮酒),小建中汤等补阳以生阴,补气以统血,也可看成补脾阴之一法。
《血证论》是清代著名医家唐容川所著的一部医学专著,是我国首部有关血证治疗的专著,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广泛实践应用,对中医血证的治疗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对书中的疑难术语进行了注释,在文字编排上也尽量让读者更易于阅读。不管是否懂得中医,这本书都能给人以基础的医学启蒙。全书共八卷,内容涵盖血证的...
继复转为下血。查照各书。施治罔效。延请名宿。仍无确见。大约用调停之药。以俟病衰而已。因此遍览方书。每于血证。尝三致意。时里中人甚诩乡先辈杨西山先生所着失血大法。得血证不传之秘。门下钞存。私为鸿宝。吾以先君病。故多方购求。仅得一览。而其书议论方药。究亦未能精详。以之治病。卒鲜成效...
脉证死生论 脉证死生论 医者,所以治人之生者也,未知死,焉知生?知死之无可救药,则凡稍有一毫之生机,自宜多方调治,以挽回之。欲辨死生,惟明脉证。 高士宗以吐血多者为络血,吐血少者为经血。谓吐多者病轻,吐少者病重。而其实经散为络,络散为孙络,如干发为枝,枝又有枝,要皆统于一本也。以经络之...
《血证论》据清·光绪二十年甲午申江褒海山房石印本整理。全书共8卷。主要围绕血证机理、表现、鉴别和治疗进行论述。《血证论》特点有二:一是内容及议论多由心得而起,发明医理有自己独特见解。其二是《血证论》体例条分缕析,务精且详。《血证论》问世以来已成为医者治疗血证的必读之书。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
《血证论》中记载了哪些治疗“血证”的大法?《血证论》是清代名医唐容川对血证辨治的成就总结,成书于1884年,名闻于蜀地,由于当时西方医学逐渐日盛,唐氏力图以西医知识解释中医基本理论,故其毕生所著理论多有客观上的正验,影响较大,对临床确有参考价值。一.血证的治疗原则 唐氏认为血证大半是由气病导致的...
血证论(一) 唐宗海 杏林研灸生 2024年09月02日 23:06 浙江 听全文 血证论原序 先君子体羸善病,故海早岁即习方书,有恙辄调治之。癸酉六月,骤得吐血,继复转为下血。查照各书,施治罔效;延请名宿,仍无确见,…
《血证论(校注版)》是2024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清] 唐宗海。内容简介 《血证论》为清末名医唐宗海所著,是一部论治血证的专书。该书成书于光绪十年(1884),遴录治方200余首,条理清晰,辨疑决惑,论证颇具慧识,用药多有独到之处。书中对血证病机及血证临床诊治论述详细全面,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