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中记载了哪些治疗“血证”的大法?《血证论》是清代名医唐容川对血证辨治的成就总结,成书于1884年,名闻于蜀地,由于当时西方医学逐渐日盛,唐氏力图以西医知识解释中医基本理论,故其毕生所著理论多有客观上的正验,影响较大,对临床确有参考价值。一.血证的治疗原则 唐氏认为血证大半是由气病导致的...
《血证论》唐容川卷一1阴阳水火气血论 阴阳水火气血论 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何以言水即化气哉。气着于物。复还为水。是明验也。 盖人身之气。生于…
< 血证论-唐容川搜索 阅读原文 下载APP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多用凉药,少用热药,这是血证宜凉者多,但非谓血证全不用热药,若因火虚不能生血,则主张用人参养荣汤等,方剂之中用肉桂,此即补火生血之法。 02 消瘀活血以绝后患 唐容川指出,“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
至于宁气,唐容川首推和法,认为和法“为血证第一良法。表则和其肺气,里则和其肝气,而尤照顾脾肾之气”(《血证论·卷一·用药宜忌论》)。唐容川还认为,冲脉属肝,丽于阳明,其本在肾,用和法就是调肝和胃,治冲宁血。 唐容川推崇小柴胡汤,认为其能够达表和里,通水津,撤邪火,升清降浊,左宜右...
《血证论》唐容川卷一6本书补救论 世之读朱丹溪书者。见其多用凉药。于是废黜热药。贻误不少。而丹溪不任咎也。盖丹溪之书。实未常废 热药。世之读书者。见其多用热药。于是废黜凉药。为害尤多。而修园不任咎也。盖修园之书。实未尝废凉药。两贤立论。不过救一时之偏。明一己之见。世之不善读者。得...
血证论清·唐容川撰血證論卷一陰陽水火氣血論人之一身,不外陰陽,而陰陽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氣血,水即化氣,火即化血,何以言水即化氣哉,氣著於物,復還為水,是明驗也,蓋人身之氣,生於臍下丹田氣海之中,臍下者腎,與膀胱水所歸宿之地也,此水不自化為氣,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尝云:“小柴胡汤乃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之活剂,人身之表,腠理实营卫之枢机;人身之里,三焦实脏腑之总管,惟少阳内主三焦,外主腠理,论少阳之体,则为相火之气,根于胆腑;论少阳之用,则为清阳之气,寄在胃中。方取参、枣、甘草以培养其胃;而用黄芩、半夏降其浊实;柴胡、生姜升其清阳,...
血证论 清·唐容川撰 血證論卷一 陰陽水火氣血論 人之一身,不外陰陽,而陰陽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氣血,水即化氣,火即化血,何 以言水即化氣哉,氣著於物,復還為水,是明驗也,蓋人身之氣,生於臍下丹田氣海之中,臍下 者腎,與膀胱水所歸宿之地也,此水不自化為氣,又賴鼻間吸入天陽,從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