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有一只蝉正低着头吮吸清凉的露珠,它的鸣叫声从高大的梧桐树中传来。由于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而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扩展资料: 《蝉》赏析: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复制 朗读 有用 纠错 作品简介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
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小学古诗,咏物,寓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唐朝虞世南浏览: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标签:小学古诗咏物寓理 《蝉》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唐代:虞世南 拼译繁原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下载这首诗 (0) 抒怀饮酒咏物寓理 蝉译文及注释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折叠原文 唐虞世南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折叠写作背景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浙江余姚)人,初唐的重臣,也是著名书法家。兄长虞世基。 杨广在江南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投奔,被赏识重用,当时杨广表面上还是个正人君子。
在《蝉》中,虞世南用象征着达官贵人的“垂緌”来代表蝉,用“清露”代表高洁的生活和志趣,并用一个“饮”字将两个词连在一起。简单五个字,便塑造出了一个身份高贵又品性高洁的形象。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枝头上的蝉用触角吸吮着清澈的露水,那模样看上去好像是...
作品原文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品注释 1、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赏析】 “居⾼声⾃远,⾮是藉秋风”,这两句是对蝉品格的由衷赞美。在诗⼈的笔下,蝉清新脱俗,它从不⾷⼈间烟⽕,每餐只饮些少量的⽢露,不沾五⾕杂粮。不仅如此,它的叫声也是那样的不同凡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