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般若心经就大致解释这句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
通俗地说,“色”不是美色,而是佛教中对于有形质的能感触到的东西的统称为“色”,精神领域的东西称为“心”。“色即是空”即“物质”是虚空的,体现了佛教的唯心主义观点。宗教解释 出自玄奘译著的《心经》,全句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法...
此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在阐述世间万物之本质。 “色”者,乃眼所见之诸相,世间一切有形有象之物也。而“空”者,非空无所有,实则指万物之性本空,无常无我,无固定不变之实体。故言“色即是空”,乃谓一切现象皆为空幻不实,不可执着。 反之,“空即是色”,则是从另一角度...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意思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后面省略...就相当把受...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篇及翻译崇文书馆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9689 3 07:18 App 淫欲心太重怎么办 上 340 0 03:21:55 App 般若正观略讲《心经》|南怀瑾 1506 5 00:27 App 梦参法师开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原本出自唐三藏法师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中这句后面紧接着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唐僧翻译这篇经文时,字句非常简洁,梵文原文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
意思是,因果并不是可以分开的,有因有果,但之前的果就可以变为后来的因,是所谓因果循环。色即因,空即果;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因同果,果同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受想行识:应该分开来看,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都是如此。[色不异空] 的色是代表...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段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是阐述佛教空性思想的重要段落。其中,“舍利子”是对听法者的尊称,此处指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色”在佛教中一般代表物质世界及一切可见可感的现象,“空”则指事物的本质空性,即一切现象...
”又道:“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这和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架构和意思上都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