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打击乐器。属于“八音”中的“金”。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文物介绍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
编钟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一个钟架上,每个钟能发出不同的音高,敲击可演奏出旋律,故又称“乐钟”。编钟按照钟体大小决定音阶高低,一套完整的编钟可以演奏复杂的音乐作品。编钟不仅代表了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也展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出土的先秦编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意义也最重要。其中的镈钟不仅音质优雅,而且还保留有宝贵的铭文,记载了是楚惠王五十六年所制,是宗庙对曾侯乙进行祭奠和享祀的专用礼器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近动态 致富小天使 2025-01-30 碧姬·芭铎:欲望与自由的象征“每个人心...全文 致富...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打击乐器,按照音调高低依次排列的扁圆钟构成了它独特的结构。这些钟悬挂于庞大的钟架上,并通过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敲击,产生悦耳的音色。2. 结构组成 每个编钟的钟体扁平,呈圆形,内部为空心。钟体表面通常装饰有简单的兽面或几何图案。编钟的组合形式多样,东周时期常见...
战国编钟,是一种大型的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秦汉。编钟的钟架称为钜(jù),由245个构件组成,设计精巧,比例适宜,结构牢固,可以拆卸。发现过程 1978年夏天出土于湖北随县。全套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钟,共65件,总重量二千五百多公斤,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1.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采用青铜材质打造。2. 这些乐器由不同大小的扁圆钟组成,按照音域高低依次悬挂。3. 它们被安置在一个特制的漏档袭钟架上,通过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敲击铜钟发声。4. 由于每只钟具有独特的音调,按照特定的音谱敲击,能够演绎出悦耳的旋律。5. 演奏编钟时,一组音调...
实际上所有的编钟都是一钟双音,在它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发出两个不同呈三度关系的乐音,这种铸造是非常精细的。我们在编钟的内壁和底部可以看到很多打磨和刮削的痕迹,实际上是反映当时在使用之前要不停地调音,它的音准我们通过现代音律学的测定,是非常精准的。经专家演奏测试表明,曾侯乙编钟能演奏和声、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