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经疏 摘自:佛学大词典 凡二十八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撰。又称净名广疏、维摩经大疏、维摩经文疏、维摩经广疏、维摩疏、维摩罗诘经文疏。收于卍续藏第二十七、二十八册。本书系鸠摩罗什所译维摩经之注释书。智顗应隋炀帝之请,口授其腹案,由门下笔录,至二十七卷佛道品,其余则由弟子灌顶(561~632)补作完成...
有经亦言名菩提心。皆得无伤。由是得土故名净土得果。可知上来明其起行之心 下次明其心所起行。于中有二。一明行体。二三十七下行熟成道。前行体中。六度自利。四无量下明其利他。就自利中布施是菩萨净土举因。菩萨成佛时明因得果。一切能舍犹是布施。由自施故感彼众生来生其国。持戒举因。菩萨成下明...
又称维摩经略玄、维摩经玄义、净名玄义、净名玄疏、净名玄。本疏系以天台宗释经之定规“五重玄义”来注释鸠摩罗什所译维摩经之玄旨,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之作。全书援引经论颇多,有华严、法华、涅槃、摩诃般若、地持、清净法行等经,及大智度论、十地经论、摄大乘论等。系智顗大师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受晋王...
《维摩经玄疏》六卷,是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顗晚年重要的佛学著作,是应隋晋王杨广之请而写作的关于《维摩诘所说经》的论述性著作,被学界认为是现存的最能反映智顗晚年思想原貌的重要文献。点校者根据该书现存的三种入藏版本即:《卐续藏经》本(收入第二十七册)、《大正藏》本(第三十八册)、《天台藏》本(之十,...
《维摩经文疏》:珠顶者,正道、邪道为二者,如舍八邪,入八正,是则断诸见,修三十七品;若以邪相入正相,即是不舍八邪而入八正,于诸见不动而修三十七品,五逆相即解脱时,不复分别是邪是正,无复二边,是为入门。智者大师认为在珠顶菩萨这段中,正道与邪道被视为相对的两个方面。譬如能舍弃八邪,进入...
《维摩经玄疏》六卷,隋智顗晚年应晋王杨广之请而撰,系对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要旨大义的深入阐发。本书以天台宗五重玄义为理论框架,反复宣示《维摩诘所说经》的玄妙与不可思议,深刻揭示了该经不思议解脱的思想奥义。本书与智顗所撰《维摩经文疏》,共称天台宗《维摩诘所说经》注疏之双璧。此次整理,以...
《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一、《维摩经》疏代表智顗最晚期的思想 吴汝钧 日本学者佐藤哲英在其《天台大师の研究》中,把智顗一生六十年生涯,分为前期(五三八-五八五,智顗由一岁至四八岁)与后期(五八五-五九七,智顗由四八岁至六十岁)。其中更加以细分,前期时代分幼少时代(五三八-五五五)、修学时代...
维摩经疏 一 论其空室兴十问七之与十后当自说自解上来序分讫。自下正宗。就正宗分别二废人论法随义分别。显德者显维义者随因果义。摄法从人。显德分别者。一方便品养无量佛等直叹显德。方便品未寄。凡显德显德寄对之中。先对声闻明其德过声闻。次对菩萨显超菩萨。对菩萨中初对不堪显出维摩辨才难敌。彰...
维摩经疏科 维摩经疏科 维摩经疏科(二)初释经题(二)初释译人二释经题(二)初列旧注(二)初释初题(二)初标二释二释次题(二)初标二释二伸今疏(二)初总标五重二各释五重(五)初释名(二)初释初题二释次题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二释经文(三)初释序分(三)初依译标品二约义释序三正释经文(...
维摩经疏 登录 维摩经疏之四 辩才已下叹有中智。辩才者。言辞清当称之为辩。秀觉过物目曰才也。无碍者。世人之才有穷有竭。菩萨辩才无有穷竭。游戏神通者。或世人游戏或山林池沼以适其志。明此大士五通化物于己心犹若游戏也。又解。游戏者。率尔即去不加心力。明菩萨在通不难义同游戏。逮诸总持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