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历史最终的结局是秦国一统天下,而楚国见灭,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后来带着李悝《法经》来到秦国的商鞅,他的变法更为彻底,在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等方面做得了当时的极致,而楚国始终由于旧贵族势力过于强大,促进平等的变法终究无法彻底实行,最终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终被秦国所并。 楚与秦的兴衰...
但历史最终的结局是秦国一统天下,而楚国见灭,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后来带着李悝《法经》来到秦国的商鞅,他的变法更为彻底,在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等方面做得了当时的极致,而楚国始终由于旧贵族势力过于强大,促进平等的变法终究无法彻底实行,最终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终被秦国所并。 楚与秦的兴衰...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包括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
但历史最终的结局是秦国一统天下,而楚国见灭,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后来带着李悝《法经》来到秦国的商鞅,他的变法更为彻底,在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等方面做得了当时的极致,而楚国始终由于旧贵族势力过于强大,促进平等的变法终究无法彻底实行,最终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终被秦国所并。 楚与秦的兴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不患寡而患不均”“损有余而补不足”“等贵贱,均贫富”等思想蕴含着共享的意蕴,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贤的治国理想,也反映了千
本书介绍了“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思想的文献记载和释义,通过讲述与此内容相关的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故事,说明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政策的倾向性,同时说明了在当代治国理政理念背后所蕴含的也正是这些平等思想。从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等贵贱”和“均贫富”是“损有余补不足”在两个不同方面的体现,是天...
《等贵贱均贫富 损有余补不足 中国制度中的平等观念 外文出版社》,作者:等贵贱均贫富 损有余补不足 中国制度中的平等观念 外文出版社杨小宸 著,出版社:外文出版社,ISBN:9787119125923。“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思想蕴含着古人对“天道无私”的理解和践行。“等
均贫富"是"损有余补不足"在两个不同方面的体现,是天道无私的具体施用;"损有余补不足"是"等贵贱"和"均贫富"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天道无私的一种显相.因此在"等贵贱"和"均贫富"两个章节中,侧重写包含平等理念的具体的治国制度和政策,而在"损有余补不足"一章中,侧重从"德化","仁政"等方面写形而...
《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中国制度中的平等观念(英文版)》,作者: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中国制度中的平等观念(英文版)杨小宸 编著 著,出版社:外文出版社,ISBN:978711913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