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古镇的盐课司是中国古代朝廷在地方设置的一个重要行政机构,它主要从事盐务课税。这一机构从元朝开始设置,一直延续至清朝,期间一直承担着对盐场征收税费的职责。在清朝,盐课司的主要任务包括课取灶地、滩池及海盐税,这些统称为灶课。而征收的对象则是盐课司所在地之盐场。盐课司不仅是一个征税机构,它还负...
明朝的官职体系中,盐课提举司是一个重要的机构,其主要官员包括:提举,官阶为从五品,是盐课提举司的核心领导,负责重要的盐税管理事务。同提举,官阶为从六品,是提举的副手,协助提举处理日常工作。副提举,职位数量不定,官阶为从七品,他们在提举和同提举的领导下,参与盐课的管理和监督。吏目,官...
官名。明清盐课司之主官。掌盐场、盐井产盐事务。明洪武十五年(1368) 改司令设,司各一人,凡一百五十九人,未入流。隶盐运使司。清初沿设,司各一人,凡一百一十四人,为正八品。隶盐运使司或盐法道。 官名。明代在各盐场、盐井设盐课司,其长官称盐课司大使,掌征收盐税等;其佐官为副使。见《明史·职官四·...
我们是沿着古镇老街,一直往前走,先看见这个赈义仓的门,然后从门里走进去,才发现原来里面是盐课司。看来,若是遇上灾年,它还兼有赈灾的功能。 盐课司想上去比知县官衔最多相仿,大概也就是个七品左右吧,但手中是握有实权的。 能挂上亲民之堂,和正大光明牌子,应该是为那些官员涂脂抹粉了:省略了欺诈勒索那些情...
世守其业。值得指出的是,明清的灶户在完成规定的盐课的前提下,享有对荡地支配的经济待遇和参加科举的政治待遇。清初在两淮盐区采取一系列措施 清初,朝廷在两淮盐区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保证盐业生产劳动力的稳定。至清中叶,随着正常的盐业生产秩序的重建,灶丁数量以及从事盐业相关生产的人口也日渐增多,盐业...
盐课司是历代朝廷设于各盐场的地方盐务管理机构,主要从事盐务课税,如课取灶地、滩池及海盐税,也负责解兑税款至运盐司。盐课司的办公场所,为“盐课司署”,也称“场署”,老百姓称之为“衙门”。盐课司的主官为“场大使”,场大使由朝廷直接任命,且易地为官,其官阶...
首先从隶属关系看起。如果用现在的机构术语来说,这个登宁场盐课司衙门,应该算是“驻福单位”。换言之,这个机构虽然设在福山县的地界,但它实际上属于上级盐务部门的分支。根据清乾隆版《福山县志》的记载,登宁场盐课司的正式称呼应当是“山东盐运司胶莱分司登宁场盐课司”。从这个称呼来看,隶属关系就一目...
历史知识> 盐课司大使 官名。亦简称盐大使。明清盐课司之主官。掌盐场、盐井产盐、征课事务。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司令设,每司各一人,凡一百五十九人,未入流。隶盐运使司。清初沿置,司各一人,凡一百十四人,为正八品。隶盐运使司或盐法道。 盐课司大使相关 ...
到了清初,这里还设了盐课司,不过具体在哪个地方迁入的,就无从考证了。《余杭通志》里说,乔司这个名字,其实是盐课司乔迁的意思。时间来到1946年,那时候乡镇建制进行了调整,乔司镇就这么诞生了,属于杭县。1950年,乔司区成立了,管辖着永和、翁梅、天万等8个乡。1956年,乔司区被撤了,改称乔司乡。1958年,这里成了...
盐课提举司设提举1人,从五品;同提举1人,从六品;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其属,吏目1人,从九品;库大使、副使1人。每处提举司辖若干盐仓和盐课司,各盐仓有大使、副使各1人,各场、各井盐课司有大使、副使各1人。此外,又有辽东煎盐提举司,设提举,正七品;同提举,正八品;副提举,正九品。盐课提举司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