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化合物(如氧化物/氢氧化物、氮化物、磷化物、碳化物、二维(2D)纳米材料等)储量丰富,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性,与贵金属催化剂具有相似的催化还原活性,是贵金属催化剂的理想替代品。析氧反应(OER)仍然是电催化分水制氢的瓶颈。然而,传统的吸附进化机制(AEM)由于缩放关系而导致反应动力学缓慢,而晶格氧机制(LOM)则...
铂基纳米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ORR活性。但铂基纳米催化剂的独特结构和电子性质如何影响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种,进而改变ORR机理,仍然是未知的“黑匣子”。尽管理论研究揭示了两种ORR机制:即O2分解和缔合,但在反应条件下,尤其是在实际的纳米催化剂表面,从分子水平上获取的中间体的直接光谱证据却很少,这限制了对ORR的理解。
七十年代以来,大量文献报道了某些金属原子的欠电位吸附(UPD)对电催化剂特性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甲酸氧化中Pt电极上Pb~(2+)的UPD可增强电催化活性.已知甲酸在铂电极上可经两条平行途径氧化至CO_2 关键词: 甲酸;电氧化;铂单晶;Pb;Cd;助催化 DOI: 10.3866/PKU.WHXB19900322 被引量: 17 年份: 1990 ...
D.( NH_3)的及时脱附,有利于电催化( N_2)还原制( NH_3)的反应速率,有利于增加催化剂活性位,故( D)正确;故选:( B)。A.( N≡N)中的每条化学键的键能是不同的;B.过程分析可知氢原子是分步连接的;C.析氢反应( (H*+H*→H_2))减少了( H*);D.( NH_3)的及时脱附有利于电催化( N_2)...
电催化N2还原制NH3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2生成NH3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 B. 两个氮原子上的加
镍(Ni)基电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性能,在电化学醇氧化反应(AORs)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活性相通常是富含空位的氧化镍/氢氧化物(NiOxHy)。然而,科研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原子空位在AORs中的催化作用。基于此,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等人报道了空位诱导的AORs在NiOxHy上的催化机制。对于氧空位性差的β-Ni(OH)2上的AORs,唯一...
内容提示: Pd(111) 面上乙炔电催化加氢吸附及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的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探究 Pd(111)面上乙炔电催化加氢吸附及反应机理。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得出乙炔在 Pd(111)面上的吸附结构、能量和振动频率,并通过吸附能和吸附构型计算得出乙炔相对稳定的吸附构型。 本中期报告的主要内容...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电化学探针实验和原位拉曼光谱表明,Fe-Co(OH)2遵循吸附质演化机制(AEM)可以完成快速去质子化过程,而Fe2O3遵循晶格氧机制(LOM)可以触发O−O耦合;XPS、XAS和Mott-Schottky测试结果显示,Fe-Co(OH)2/Fe2O3 p-n异质结中形成的内建电场可以改变局域电子密度,优化吸附和晶格氧的协同...
电催化N2还原制NH3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2生成NH3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 B. 两个氮原
一种用电催化 N2 还原法制取 NH 3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氮原子上的加氢过程是分步进行的 B. 析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