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号毅庵,字子弼,1478-1538,明期军户,明正德二年(1507年) 弃军户,入民籍,开基安溪峣阳,好文学,广置育才田,尊重先祖重设蒸尝,以出粟助边赐冠,以赈饥赐义,据《安溪县志》嘉靖五年(1526)大旱,木麻菽粟枯死,农作物歉收,米价昂贵,灾民饥困。王佐等四十二人出粟助赈饥民。知县黄怿在龙津观...
与此同时彭清泉向彭德怀表示袁文才和王佐有叛变的意图。这个信息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被忙碌的彭德怀接收并轻信了。由于彭德怀对于袁、王二人背景的不了解,加上他们出身于打家劫舍的绿林,这让彭德怀对这种指控更加没有抵抗力。在这场由误会和猜疑引发的风波中,袁文才与王佐踏入了红五军团的领地。当红军的第五...
”本来,袁文才、王佐被很多人看不上,两人也不被湘赣特委认可,此时,加上了中央文件和“袁文才逃跑”这一情况,湘赣特委认为应该处理袁、王二人了。1929年秋,中央派员来到了湘赣边界巡视,听湘赣特委介绍完王佐、袁文才的情况,中央代表也认为应该按照中共中央的文件处理两人。这就像得到了一把尚方宝剑。但是,...
王佐是明代有成就的学者、文学家,尤以诗文见长,与丘浚、海瑞、张岳菘齐名,被称为“海南四大才子”海南四大才子亦称“海南四绝”,包括著绝丘浚、诗绝王佐、忠绝海瑞、书绝张岳崧。王佐一生爱读诗书,致仕回家后,与同县致仕训导谢宁、国子监学生王锡、隐士王政等为...
出生于江西省遂川县的王佐,是一位典型的贫下中农,因为父亲英年早逝的原因,王佐只好跟随母亲独自生活。在王佐的印象当中,他不仅没有吃过饱饭,而且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穿过。可即便如此,王佐的母亲仍然无力抚养他。为了避免王佐忍饥挨饿,母亲也把他送到了姐夫的家中,让他去做帮工了。不过,随着王佐...
王佐被官府任命为新遂边陲保卫团团总(团部设在小井),管辖范围东起旗罗坳至荆竹山,南从黄坳北至峨岭仙。罗冬生任春社背保卫团团总(团部设罗浮长古岭)。后因官府的挑拨,出现罗冬生企图谋杀王佐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震惊罗霄一时的“大事件”。虽然后来在王佐的“庚兄”——袁文才的帮助下,于1926年初平息...
1930年2月,江西永新县境内。两位红军将领袁文才、王佐被身旁的红军官兵们捆了个结实。二人对为首的红军将领龙超清恳求道:“大家都是红军,不要在这个时候犯错误啊!”然而,龙超清不为所动,在身边人的簇拥下将二人直接杀害。消息随后不久传到了正在赣南地区的毛主席耳中。他悲痛不已,仰天痛呼道:杀错了好同志...
二、袁文才和王佐 确定好了以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接下来,就是说服井冈山地区两股最大的当地武装接纳我党。袁文才和王佐就是井冈山两股武装的头头。最初,有人提议,派兵消灭二人,毕竟二人武装只有一两百人。毛主席对这种思想进行了严厉批评,毛主席指出,首先,袁文才、王佐二人从没有对人民犯下过错误,其次...
袁文才和王佐对主席十分关心,主席生病不仅亲自照顾,平常搞到什么好吃的,都送来给主席补充营养。1928年,毛主席带领主力队伍去了赣南,只留下彭德怀、黄公略两个人主持井冈山上的工作。当时正赶上六大在苏联召开,中共代表开完会后带回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要在革命成功后的第一时间解除部队中吸纳的土匪武装,并且...
井冈山时期“错杀袁文才和王佐”是我党和我军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该事件的直接后果就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彻底失守。同时由于“袁、王”被错杀,导致原井冈山的队伍分崩离析,以至于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虽然有56位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但是井冈山籍的却只有一人而已。“袁、王”被杀的原因错综复杂,部分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