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博弈理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它将博弈论的概念应用于生物学中,特别是用于研究生物群体的演化问题。这一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关键事件: 1973年:演化博弈理论的正式诞生通常被认为是在1973年,当时生物学家John Maynard Smith和George R. Price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The logic o...
演化博弈名词解释 演化博弈是指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研究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和进化的背景下,博弈参与者的策略如何随时间变化和演化。演化博弈理论试图理解个体在选择策略时如何在更大的演化系统中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演化博弈中,参与者被称为“生物种群”或“策略集”,其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一种策略(...
演化动态 Replicator Dynamics复制动力学 Sandholm框架 BNN dynamcs和Smith dynamics 网络演化博弈 群体博弈Population Game 特征1:所有参与个体的身份是等同的或匿名的,个体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其所使用的策略。 特征2:群体博弈中只有一个策略集合,且这个策略集合的元素数目是有限的。 特征3:每个策略的效用取决于群体中使...
在演化博弈中,纳什均衡是指在群体中所有个体都采用最优策略时的状态。在纳什均衡状态下,任何个体都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高的收益。二、演化博弈的经典模型 演化博弈中有许多经典模型,我们在这里介绍其中的两个:囚徒困境和合作博弈。1.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演化博弈中最著名的模型之一。在这个模型中,两个...
一、演化博弈概述 不同于传统的经典博弈论,演化博弈理论是把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其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理论。Maynard Smith和Price将生物进化理论引入到博弈论提出演化博弈论,在演化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是参与方根据各自所面对的环境不断调整决策最终实现均衡的动态过程。
演化博弈是一种研究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途径的理论模型。它是组成生物系统的个体在互相竞争、合作和适应环境中展现演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在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演化博弈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数学家John Maynard Smith和动物学家George R. Price提出,并在之后的几...
演化博弈模型可以分为双方、三方和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在双方博弈中,参与者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来达到平衡状态。而在三方和四方博弈中,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策略和技巧来达到平衡。 🔍 Stackelberg 博弈 Stackelberg 博弈是一种特殊的演化博弈模型,其中一方参与者(领导者)通过预测其他参与者(追随...
1.2 演化博弈理论 1973年,Smith和Price[6]提出了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 Stability Strategy,ESS)概念,指演化博弈过程中每个博弈方采取某策略后,根据自然选择的作用,能够使该种群不再受到影响。1978年,生态学家Taylor 和Jonker [7]提出了复制动态概念(Replicator Dynamic,RD),指...
《演化与博弈论》一书通过将博弈论应用于进化生物学,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核心概念,如进化稳定策略、战争拖延战和基因博弈,极大地丰富了对自然界中行为和策略进化的理解。史密斯的工作不仅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在数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详细的数学模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