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淞会战,是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8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上海地区对日军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是年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参见平津作战)后,即以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展开对中国内地大规模进攻,重点指向华北。中国政府军事当局为了牵制华北日军的进攻,并准备抗击日军向上海的登陆作战,采取"...
由此可见,淞沪会战期间,日本海陆空军事力量远远超越中国的。故日本口出狂言,宣称月内占领上海。但战争一开始,我军采取进攻态势,猛烈攻击日军在沪据点,挫败了日军从北方进行中央突破、速战速胜的战略意图,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的全盘计划,粉碎了他们三个月灭亡...
1937年“8.13”淞沪会战被认为是中国走向全面抗战的标志,在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中日双方动员兵力超过一百万人(日方动员兵力约25万人,伤亡4万余人;中方动员兵力约75万人,伤亡25万余人),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 [1] ,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时间:1937年8月13至11月12日 地点:上海 参战人数:日军:约30万 国军:约70万 伤亡:日军:伤亡6万多 国军:约30万 一....
淞沪会战爆发当年的1937年,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军队战斗力存在着巨大差距。当年日本工业产值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80%,日本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中名列前茅。而中国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落后的农业国,即使加上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企业,中国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没超过10%,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轻工...
实际上,8月开始,中日军队在沪进行决战,双方出动百万大军在租界旁边血战,老蒋当时就希望西方能来调停。但西方人作壁上观,让淞沪会战的意义打了折,也给日本增加了信心。淞沪会战是抗战最残酷的战役之一,中国军队出动精锐70万人血战三个月,伤亡20多万人,最后却没能守住上海。此战不仅让中央军损失惨重,各地军阀...
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的淞沪会战,是抗战历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亲历此战的国民党将领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如是控诉道:淞沪之战,简直是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李宗仁 当时见证这场战争的外国记者,更是...
淞沪会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即横扫华北,7月29、30日,北平、天津先后沦陷,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在此前的抵抗中殉国。8月13日,日本集中军舰数十艘、海军及陆战队一万余人,加上大量战机,大举进攻中国最大工商业城市上海,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事变”、上海会战)遂告爆发。此役持续整整三个月(8月13日...
11月9日,日军占淞江;11月12日占上海。至此,战役结束。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