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世为生,入土为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夭折的人,占十分之三;而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们过分追求奉养生命。据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兵器的伤害。犀牛没有地方撞击它的角,老虎没有地方...
【注释】 ①出生入死: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一说离开了生存必然走向死亡。 ②生之徒:徒,应释为类。生之徒即长寿之人。 ③十有三:十分之三。 ④死之徒:属于夭折的一类。 ⑤人之生,动之于死地:此句意为人本来可以长生的,却意外地走向死亡之路。 ⑥生生之厚:由于求生的欲望太强,营养过剩,因而奉养过厚了...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德道经》第十三章(即通行本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 阅读导航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原文 通行版《道德经》原文 注释 他人之言 参考书目 《德道经》 第十三章生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周·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道德经# #书香繁花# 【译文】人始出于世而...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出自《道德经》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讲的是养生。这一章有两句话,第一句讲错误的养生观念,第二句讲正确的养生观念。今天分享的是第一句。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翻译】: 人一生出来,就进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窍活著,人以四肢九窍死去,人以这四肢九窍,...
《道德经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深度解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这是《道德经》第五十章的内容,短短数语,却...
1. 出生入死,其中有十分之三的人属于长寿,有十分之三的人属于短命,还有十分之三的人本可以活得更久,却因自己的行为而走向了死亡。2. 为什么这些人会提前死亡呢?原因在于他们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过度消费自己的生命。3. 据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场上也不...
“死之徒十有三”者,生出卯门,死入酉门。“酉”为十二地支的倒数第三位,是阴气已盛,阳气已衰。太极阴阳图已是纯阴一片,犹如下弦之月;又如灯油耗尽,将之熄灭,故归入死地。 人往往求生而却落入死地,皆是因七情六欲过盛,败丧了自己的真心,毁灭了自己的生路。人多不知情欲之起,所产生之毒素害人身心,有...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能奉自然得生者大概占十分之三,受制于外在原因不得生者大概占十分之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本来可以得生,却自己妄为导致都自寻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为了活的更好而妄为导致的。盖闻善摄生者,据说,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