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盒视图】逻辑视图(也叫结构视图):从结构化视角,描述该系统对用户提供的所需功能服务所具备的组件结构和数据结构,以及一些边界约束条件,清晰的描述给用户提供的功能需求服务是如何构建的 (2)【白盒视图】实现视图(也叫开发视图):从结构化视角+行为视角,去描述实现系统功能的各个组件和模块是如何实现的 (3)...
(1)【白盒视图】逻辑视图(也叫结构视图):从结构化视角,描述该系统对用户提供的所需功能服务所具备的组件结构和数据结构,以及一些边界约束条件,清晰的描述给用户提供的功能需求服务是如何构建的 (2)【白盒视图】实现视图(也叫开发视图):从结构化视角+行为视角,去描述实现系统功能的各个组件和模块是如何实现的 (3)...
架构设计:4+1视图 概念 “4+1”视图,是指从5个不同视⾓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4+1”分别指:1. 逻辑视图 2. 过程视图 3. 物理视图 4. 开发视图 5. 场景/⽤例视图 逻辑架构的描述可以围绕前四个视图进⾏组织,然后结合⽤例或场景进⾏说明,形成第五个视图。每个视图只关⼼系统的⼀个侧...
逻辑视图:当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时,逻辑视图即对象模型。 开发视图:描述软件在开发环境下的静态组织。 处理视图:描述系统的并发和同步方面的设计。 物理视图:描述软件如何映射到硬件,反映系统在分布方面的设计。 运用4+1视图方法:针对不同需求进行架构设计 如前文所述,要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软...
一、概述“4+1”视图: “4+1”视图是由Philippe Kruchten在1995年提出的一种软件架构描述方法。它将软件架构划分为四个视图,包括逻辑视图、开发视图、物理视图和过程视图,以及一个场景视图。每个视图关注系统的不同方面,通过提供特定的抽象层次,使得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沟通系统设计。二、逻辑视图: 逻辑...
“4+1”视图,是指从5个不同视角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4+1”分别指: 逻辑视图 过程视图 物理视图 开发视图 场景/用例 视图 逻辑架构的描述可以围绕前四个视图进行组织,然后结合用例或场景进行说明,形成第五个视图。 每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起来,才能反映系统的全部内容。
运行视图的设计,最常见的是逻辑架构元素之间的交互关系,比如消息交互、服务调用或API调用。如下图所示。 UML序列图 在运行视图中,除了要关注组件间的交互关系,通常还需要考虑并发、抢占、关键资源(比如锁)访问等。 总结 通过4+1视图,我们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抽象描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要围绕着这个抽象进行设计、...
架构视图是对于从某一视角或某一点上看到的系统所做的简化描述,描述中涵盖了系统的某一特定方面,而省略了于此方面无关的实体。架构视图如同在建筑学中的不同种类的蓝图。 1. 背景 软件架构文档过分强调软件开发的某一个方面。 架构不能解决所有风险承担者所关注的问题。
首先,场景视图是架构的起点,它通过用例图揭示系统的用户行为和交互,展示系统的核心需求。通过设计用例,我们可以定义角色(Actor)、系统边界和功能场景,确保系统的功能满足用户期待,其他视图的构建都以这一基础为依托。逻辑视图,犹如软件的骨架,用UML的组件图和类图描绘组件间的功能关系和约束。它不仅...
图1 Philippe Kruchten提出的4+1视图方法 该方法的不同架构视图承载不同的架构设计决策,支持不同的目标和用途: l 逻辑视图:当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时,逻辑视图即对象模型。 l 开发视图:描述软件在开发环境下的静态组织。 l 处理视图:描述系统的并发和同步方面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