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场合可能会与别人沟通或者交流自己的架构设计、规划等思路。通过大段的文字描述并没有那么直观,尤其是面对面交流时,在文字中插入视图,让受众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想法,也能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是我…
(1)【白盒视图】逻辑视图(也叫结构视图):从结构化视角,描述该系统对用户提供的所需功能服务所具备的组件结构和数据结构,以及一些边界约束条件,清晰的描述给用户提供的功能需求服务是如何构建的 (2)【白盒视图】实现视图(也叫开发视图):从结构化视角+行为视角,去描述实现系统功能的各个组件和模块是如何实现的 (3)...
(1)【白盒视图】逻辑视图(也叫结构视图):从结构化视角,描述该系统对用户提供的所需功能服务所具备的组件结构和数据结构,以及一些边界约束条件,清晰的描述给用户提供的功能需求服务是如何构建的 (2)【白盒视图】实现视图(也叫开发视图):从结构化视角+行为视角,去描述实现系统功能的各个组件和模块是如何实现的 (3)...
架构的描述决策可以围绕前四个视图进行组织,然后由一些选定的用例或场景(成为第五个视图)进行说明。 其他四个视图中的元素,可以通过一些重要的场景或用例进行更好的展示,比如: 构造更符合用例的实例 描述一些关联脚本,如对象之间或进程之间的交互 总结 并非所有的软件架构都需要完整的“4+1”视图。 无用的视图可以...
“4+1”视图,是指从5个不同视角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4+1”分别指: 逻辑视图 过程视图 物理视图 开发视图 场景/用例 视图 逻辑架构的描述可以围绕前四个视图进行组织,然后结合用例或场景进行说明,形成第五个视图。 每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起来,才能反映系统的全部内容。
一、概述“4+1”视图: “4+1”视图是由Philippe Kruchten在1995年提出的一种软件架构描述方法。它将软件架构划分为四个视图,包括逻辑视图、开发视图、物理视图和过程视图,以及一个场景视图。每个视图关注系统的不同方面,通过提供特定的抽象层次,使得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沟通系统设计。二、逻辑视图: 逻辑...
RUP的“4+1”架构视图:逻辑视图、实现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用例视图。 “4+1”模型:逻辑视图、开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场景。 在初步业务需求描述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基于UML的需求分析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步骤: 1、利用用例及用例图表示需求。从业务需求描述出发,获取执行者和场景;对场景进行汇总、分类...
运行视图的设计,最常见的是逻辑架构元素之间的交互关系,比如消息交互、服务调用或API调用。如下图所示。 UML序列图 在运行视图中,除了要关注组件间的交互关系,通常还需要考虑并发、抢占、关键资源(比如锁)访问等。 总结 通过4+1视图,我们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抽象描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要围绕着这个抽象进行设计、...
4+1 视图模型概况 Kruchten 提出了一个"4+1"视图模型,从 5 个不同的视角包括包括逻辑试图、进程视图、物理 视图、开发视图、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每一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 个试图 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全部内容。如下图: ...
“4+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架构。每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系统软件架构的全部内容。“4+1”视图模型如图所示。 3.1 逻辑视图(logic view) 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在逻辑视图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