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分别时,两人相约秋天在梁园见面:“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杜甫《赠李白》)而后李白转过身,洒脱地走入云山。而杜甫则留在尘俗中,目送李白走远。他的心情肯定是既不舍,又期待的——期待李白从仙山回来,带着几株仙草,一壶琼浆,再给自己讲一讲仙界的奇遇。几个月后,两人便如约在梁宋重逢了。
正如杜甫第一次见到李白,深得李白赞赏,李白曾妄言的那样:“李太白、杜子美,各领风骚万万年。”在很多读者心中,李白是乐观豪放的,而杜甫却是悲观阴郁的,其实这只是对李杜二人几首广为流传的诗作进行了片面理解。这样的解读是表象的,是有失偏颇的。及时行乐并非一种豁达 李白在现今的四川江油长大,传说其父...
事实上,杜甫在青少年时期有很多地方和李白极其相似,这也是李白能吸引杜甫的地方,也应该是李白能和杜甫一起漫游的原因。他们有着相同的政治理想:李白常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信“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杜甫则以凤凰自喻,“七龄...
李白《静夜思》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
李白与杜甫,一浪漫一现实,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他们的诗歌风格虽不同,但都在各自的领域内达到了极致,共同推动了唐诗的繁荣与发展。韩愈在《调张籍》中称赞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句话不仅是对李杜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高度评价。李杜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
有意思的是,李白拥有“天纵之才”,属于天才型诗人,杜甫的诗名全靠后天的努力所得,这又给两人在对比上增加了一丝趣味性。到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两人到底谁才是诗坛盟主仍然没有争出结果。李白(701年——762年)沾了比杜甫(712年——770年)早出生11年的缘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压过杜甫一头,...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不见》这首名为《不见》的诗歌,是杜甫因为思念李白而作的,这也是杜甫因思念李白而作的一首诗歌。当时杜甫在成都,他也好久没有听到好朋友李白的消息了,诗人担心李白的安危,于是希望下了这...
李白虽然时有经济困难,但总体来说,他的生活水准还是比较高的。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诗歌创作和个人兴趣。而杜甫则更多地受到现实困顿的困扰,他需要不断地为生计奔波,这无疑影响了他的创作条件和心情。另外,唐朝社会的变迁也对两位诗人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提到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毫无疑问是李白和杜甫,他俩堪称“诗坛绝代双骄”,稳居史上诗人排名的前两位。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两人诗风有别,各领风骚。李白堪称“天才”,他写诗时神思天纵、任意而为、随心所欲,其诗似乎不是他写的,而是天生而被他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