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共撰写千余首诗歌(现存1000余篇),然人生多舛,晚年颇为凄凉。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身处困境的李白投奔亲戚李阳冰,时李阳冰任当涂县令,而此时李白已病重。临终之际,李白将毕生手稿托付于李阳冰,且挥毫留下了《临终歌》这首不朽之作。关于《临终歌》,部分说法称其为《临路歌》。然经过考证,将该...
李白的最后一首诗是《临路歌》(也被称作《临终歌》)。这首诗是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后,往来于浔阳、宣城等地时所作,最终于公元762年在安徽当涂县前病逝前完成,因此被认为是他的临终绝笔。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一、诗歌内容 《临路歌》全诗如下:“大鹏飞...
除了“诗”“酒”“剑”,在李白身上还有一个字,这个字就是“狂”——狂傲的狂。最广为流传的,就是“力士脱靴”的故事:说有一次,李白喝醉酒之后,突然被唐皇召见进宫,要他为杨贵妃作诗一首。当时李白因为醉酒的缘故,所以衣衫不整,衣衫不整当然不能见贵妃,于是皇帝就赏赐李白一套新衣服,但是李白已经...
《临终歌》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到,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读完此诗,掩卷而思,恍惚间会觉得诗人好像真化成...
李白所写的最后一首诗是《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在这首诗中,“大鹏”是李白惯常用来象征自身的意象,它承载着李白的宏伟抱负与高远理想。“中天摧兮力不济”这句,清晰地暗示出李白在追逐理想的进程中遭遇了重重...
李白最后一首诗是《临路歌》,全文: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译文: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此诗是...
大鹏啊你振动八方,中天摧折啊没有了力气。激荡的馀风啊永传万世,我满怀的壮志啊却无法伸张。后人看到此诗会代代相传,可是孔子已故,谁又能为我这只大鹏鸟的夭折而流泪呢?纵观这首诗,虽短短六句话却不减狂傲,李白,真才子!李白一曲吟罢,喝下了人生的最后一口酒,他俯瞰浩渺的江面,一时间开始头晕目眩...
《临路歌》这首诗较为特殊,它的正确题名应为《临终歌》,是李白人生最后一首诗。这首诗主要抒发了李白以大鹏自比,对一生壮志未酬的浩叹,流露了李白对人生的无比眷念和才能未尽其用的深深惋惜。这首诗,似乎是李白在告诉世人,我已经留下我的“千古绝唱”,就要回到天上,做我的“谪仙人”了。那么,李白这首...
《临终歌》——唐•李白 据唐代文学家李华在为李白所作的墓志铭中所记载“宜其上为王师,下为伯友,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这首《临终歌》是李白最后的作品,也被后世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两句:大鹏展翅,振动八方,可是...
所以李白的诗中,满是不甘,他用“大鹏”、“挂左袂”、“孔子泣麟”等多个典故,就是为了抒发自己没能尽其才的惋惜,所以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说他这首诗是“喻己之不遇于时”是非常准确的。最后要提的是这首诗名,《临路歌》中的“路”,很多学者,如郭沫若认为是“终”字之误,因为“临终”是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