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歌》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到,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读完此诗,掩卷而思,恍惚间会觉得诗人好像真化成...
李白最后一首诗名为《临路歌》,亦有说法称《临终歌》。此诗乃李白之绝笔,饱含着生命末期之感伤与壮志未酬之悲愤。全诗以大鹏自比,言其振翅高飞却中天折翼,余风虽能激荡万世,却难掩其心中之遗憾。此诗实乃对李白一生坎坷之总结与慨叹,读之令人感慨万千。
李白最后一首诗是《临路歌》,也常被称为《临终歌》。这首诗是李白在62岁去世前所写,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临路歌》全诗如下: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象征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大鹏的形象...
《临终歌》——唐•李白 据唐代文学家李华在为李白所作的墓志铭中所记载“宜其上为王师,下为伯友,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这首《临终歌》是李白最后的作品,也被后世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两句:大鹏展翅,振动八方,可是...
最后要提的是这首诗名,《临路歌》中的“路”,很多学者,如郭沫若认为是“终”字之误,因为“临终”是李白作诗的背景;另外还有学者,如胡震亨认为应是《临河歌》,因为古有“仲尼适赵,闻简子杀鸣犊,临河不济而叹”的典故。但无论是临路、临终、还是临河,这都是李白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读来令人心痛、惋惜...
李白的最后一首诗是《临路歌》。这首诗是李白在临终前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壮志未酬的悲怆和对未来的深沉惋惜。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描绘了大鹏展翅奋飞却半空摧折的悲壮景象,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无比眷恋和未能才尽其用的遗憾。 《临路歌》的全文如下: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
阿-诗的晨曦吖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白一生所作最后一首诗《临路歌》(一作《临终歌》)。李白死于唐代宗宝应元年,也就是在这一年李白作《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3楼2023-07-10 16:12 回复 阿-诗的晨曦吖 这首...
今天我们来解读李白生前的绝笔《临终歌》,是他的最后一首诗,也是他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原文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mei)。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一、关于李白的生活背景、诗歌风格、人生经历等在这里不多说,有兴趣的可以查询百科,咱们只说一点:为什么...
李白死之前写的最后一首诗是临路歌,也有说法称之为《临终歌》。全文: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译文: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后人得此消息而...
“后人”指代后世之人,“得之传此”意为后人得以传承李白的诗作,“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则用孔子的故事,表达李白去世后,无人能为他哭泣,暗示其去世后的孤独与悲凉。李白的这首《临路歌》不仅是他的绝笔之作,也是他一生追求理想、壮志难酬的写照。其诗风豪放,意境深远,不仅体现了李白的个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