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15:33分,翻译家、戏剧家李健鸣女士病逝于上海,享年80岁。李健鸣微信朋友圈的最后一条写于2023年12月16日,饱含激励之情地记下了椎·剧场一部新戏录像的观后感,以及她观看教育家父亲所创办的位育学校八十周年庆典全球直播的感叹:“无数次落泪,自叹不如爸爸!那一代人的格局真是心怀国家和人民。...
著名翻译家、戏剧家李健鸣于2024年1月23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2025年的周年祭前夕,李健鸣的挚友陈希米写下长文,回忆与好友相处的点滴,思念二十多年间与李健鸣精神共振的时刻。陈希米授权新京报发表追忆挚友文章,以下为全文。 2025年1月23日,是著名翻译家、戏剧家李健鸣的周年祭。 本文图片由陈希米提供。 《你...
在为李六乙这一版所做的译本中,最引发关注的,就是李健鸣把”to be or not to be”译成了“在和不在”。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她说朱生豪的“生存还是毁灭”是非常伟大的翻译,但其实跟原文差距太远。而她本人比较喜欢的译法是“生或死”,但英国皇莎的艺术总监认为“在和不在”更贴切。2021年,濮存昕...
著名剧作家、翻译家李健鸣1月23日在上海去世,引发戏剧界和翻译界的无限追思。在80年的人生岁月中,李健鸣留下了《莱辛戏剧七种》《布莱希特论戏剧》以及弗洛姆《爱的艺术》等大量德语译作。她曾在西柏林自由大学学习戏剧,参与并推进了中国戏剧从传统到先锋的探索。1979年,李健鸣参加青年艺术剧院《伽利略》工作小组,...
在1990年版《哈姆雷特》中,朱生豪的那句经典翻译“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被李健鸣重新翻译为“在,或不在”。在剧本译作外,李健鸣也是知名的剧作家。1997年,她创作了话剧《三个女人》,并亲自导演,该剧在北京人艺上演,此后参加了德国鲁尔艺术节。2013年,她将好友史铁生的长篇小说《...
新民晚报讯(记者 徐翌晟)今天,戏剧翻译家、研究并翻译布莱希特理论和作品,亦常年参与戏剧实践、担任戏剧顾问的李健鸣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岁。刚刚过去的2023年12月23日,文汇报还刊登了李健鸣的剧评《何等奇妙的化学反应》。几天来,李健鸣一直陷于昏迷中,她的好朋友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说:“我没有陪她到...
据上海市作协消息,1月23日,著名剧作家、翻译家李健鸣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李健鸣1943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教育世家,父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第一批学生,父亲后来成为了一所学校的校长。李健鸣从上海市女二中毕业后,于1961年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李健鸣长期从事德语教育...
2018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与李六乙合作新版《哈姆雷特》,邀请李健鸣重新翻译。在这一版所做的译本中,最引发关注的,就是李健鸣把”to be or not to be”译成了“在和不在”。2021年,濮存昕为上海戏剧学院西藏班排演的《哈姆雷特》,也是由李健鸣担任戏剧构作。从1990年到2021年,横跨三十年的缘分让她...
1月23日,亲爱的敬爱的李健鸣老师走了。 笔者当时正身处出差忙乱多日的归途,飞机还在滑行中,惊闻噩耗,先是慌乱查证,然眼泪一下子哗啦啦流了满面。 缅怀悼念她的人很多,都是跟她数十年一路走来的戏剧人。而我是2018年才刚刚因为一项工作而认识...
本文大标题取自张敞为李健鸣老师所作挽联,现附张敞相关说明如下: 学贯中西,能兼著译,哈姆雷特有余音 柳絮才华,林下风气,奥菲莉亚失知己 半生翻译,半生戏剧,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一腔纯真,一腔痴爱,八十岁而月出其中乎 昨日希米老师拜托我为李健鸣老师拟挽联,未曾拟过,只得献丑,试笔数则,此为其二,还有更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