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大意是:中国有至高无上的礼仪,所以称作“夏”;中国有精美的服饰衣冠,所以称作“华”。 释义: 礼仪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中国传...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出处是《春秋左传正义》,不是《春秋左传》,是唐代孔颖达对《春秋左传》的注解。 而《左传》则是:《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主要描述了古时候的服装,很美,艳丽。有礼仪之大,描述了对我国古时候的文明与尊...
是“服章”。这是“华夏”一词的一种说法来源。主要描述了古时候的服装,很美,艳丽。有礼仪之大,描述了对我国古时候的文明与尊敬。它源自《左传注疏》,作者为杜预、孔颖达。对于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在为其写注释,在《左传注疏》“卷五十六 定公十年,尽十五年”中,作者[疏]:“裔不”至“乱...
西周对礼服制度(冠服制度)的完善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也是上衣下裳款式,不同点在于头要戴冠,衣裳有等级、章纹、敝膝、组玉等相关礼服配件。取决于相关配套的冠款式的不同,当时礼服的主要等级有冕服、弁服,它们作为礼服的高等级别一直延续到明。只不过那时天子、诸侯王、公卿、大夫都可以穿冕服,后来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 (一) 中华民族主义,并非域外泊来,更并非近代才产生,也并非宋明之季才格外强调;而是自上古先民时代,华夷之别便深深刻入我们历代祖先的骨髓之中。 从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来,华夏与夷狄之争,便是关乎华夏文明与...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 称夏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000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 不率俾”。《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国在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领域,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启示我们要( )①
中国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国在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领域,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启示我们要( )①从中华优秀
1、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出处: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释义:中国因为礼仪的完备而被称为“夏”,因为服饰的华美而被称为“华”。中国自古有衣冠上国之称,有一套完备的服饰礼仪系统。这也是“华夏”一词的说法来源之一。 2、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1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出处是《春秋左传正义》,不是《春秋左传》,是唐代孔颖达对《春秋左传》的注解。而《左传》则是:《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主要描述了古时候的服装,很美,艳丽。有礼仪之大,描述了对我国古时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