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莱是东夷,其地又远,“裔不谋夏”,言诸夏近而莱地远;“夷不乱华”,言莱是夷而鲁是华。二句其旨大同,各令文相对耳。[1,+∞]扩展资料汉服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出处是《春秋左传正义》,不是《春秋左传》,是唐代孔颖达对《春秋左传》的注解。 而《左传》则是:《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主要描述了古时候的服装,很美,艳丽。有礼仪之大,描述了对我国古时候的文明与尊...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与服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与服饰的关系,是在礼统摄下的礼与服饰的关系,其中,礼规定服饰,服饰对礼具有反作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礼是一个文化概念,广义的“礼”,包括物质文化层面(...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大意是:中国有至高无上的礼仪,所以称作“夏”;中国有精美的服饰衣冠,所以称作“华”。 释义: 礼仪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中国传...
章服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原文 一、出处 “章服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出自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二、注释 1.章服:指古代以日、月、星辰、龙、蟒、鸟、兽等作为标志的礼服。这里强调服饰的华美、精美。 2.华:华夏的简称,这里是说华夏民族的服饰...
【题目】《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所谓“华夏”,就是“衣冠礼仪之国”的意思。在历史上,中国占据世界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句话出自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这是“华夏”一词的一种说法来源。中国自古有衣冠上国之称,有一套完备的服饰礼仪系统。而到今天,它有一个通称,叫汉服。 汉服是什么 汉服,全称是“...
中华服饰见证了华夏文明的传承与更替,“服章之美”在于纷繁华美、绚丽多彩。中国被誉为“衣冠王国”,数千年来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折射出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并以其独特的审美存在勾勒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活图景。不同朝代的不同时期,都在时间的长廊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或深或浅的印记。01商周时代、...
我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华夏大地等美誉。“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六)可见华夏之称,含有悠久礼仪与精美服饰等内涵。《周易·系辞下》载:“黄帝、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