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所作,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乾元二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客居秦州。...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考查知识点:诗文默写 诗词作者简介,重点词语与译文: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历祖父杜审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亲人们的怀念和忧虑。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安史之乱爆发第四年,叛军首领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杜甫的弟弟杜颖、杜观、杜丰正好处于战乱之中,音信不通。这让远走他乡,客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月夜忆舍弟》一诗.全诗如下: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翻译: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注 诗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白/话/释/义从今夜起,露水开始染上白霜的寒意,而月亮,唯有故乡的月亮才显得格外明亮。诗/意/鉴/赏在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奔赴外地求学或工作,成为“异乡人”。每当夜幕降临,望着天上的明月,我们或许也会像杜甫一样,感受到...
1、解释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2、出处 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3、全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4、注释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月亮永远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