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扬子江①寄孟浩然 刘昚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②。 寒笛对京口③,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
诗人子啊月下吹笛,而这笛声只有长江对岸的京口听得到,原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却是听不到的。作者以京口之近反衬襄阳之远。笛声难达,情思难传,思念之中也流露出怅惘之情。“咏思芳今夕,江汉遥相望”是从孟浩然对作者的思念着笔,表现江、汉两地的情思相牵。作者想象孟浩然今晚也在思念自己,此刻也在赋诗以表达久别...
总这首是“以诗代书 ”诗人从京口(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缓写起,从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独居越乡的客愁,进而怀想起远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全诗在结构上层层引进,步步深入,读来如友人晤谈,娓娓情深。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在对越中扬子江(即长江)暮秋的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滞留异乡的...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编辑本段 赏析 总体 这首诗是"以诗代书 "诗人从京口(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缓写起,从迷茫的景色...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唐代] 刘慎虚 韵脚:"阳"韵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1霜。 林山相晚2暮,天海空3青苍1。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标注 评析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唐代:刘昚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思念,友情 赏析 总体 这首诗是“以诗代书 ”诗人从京口(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缓写起,从迷...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赏析 总体 这首诗是“以诗代书 ”诗人从京口(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缓写起,从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独居越乡的客愁,进而怀想起远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全诗在结构上层层引进,步步深入,读来如友人晤谈,娓娓情深。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的翻译赏析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昚虚。其古诗全文如下: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这首诗是“以诗代书 ”诗人从京口(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缓写起,从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独居越乡的客愁,进而怀想起远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全诗在结构上层层引进,步步深入,读来如友人晤谈,娓娓情深。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在对越中扬子江(即长江)暮秋的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滞留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