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送别》唐诗-骆宾王-带拼音,带译文,多音字已纠正#国学启蒙 #古诗词 #爱上古诗词 #古诗注 - 是多多呀于2021102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92.6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这首诗通常题作“于易水送人”,或“于易水送别”,收入《千家诗》题作“易水送别”,大同小异,都提到了“送别”。从标题来看,这的确是一首送别诗。然而通读全诗,你会发现,诗人只字未提送别之人,也没有依依惜别的只言片语,与题目沾边的就两个字“此地”,仅仅提到送别的地点,而这送别的地点还在题目里边...
《易水送别》是一首情感深沉、寓意深远的送别诗。它以史事为背景,借古喻今,抒发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和对现实的感慨。全诗笔调苍凉悲壮,情感深沉真挚,是骆宾王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这首诗题为送别,但并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
整首诗旨在描绘自己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首先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然后,直接道出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既有送别之情,又有咏史之怀,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
①易水送别:战国时,刺客荆轲奉命入秦刺杀秦王,燕国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②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这里表示死别。 ③既祖,取道:祭祀了路神,就上路了。 ④高渐离击筑:高渐离敲打着筑。高渐离,燕国琴师,荆轲的朋友。筑,中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
网易云音乐是一款专注于发现与分享的音乐产品,依托专业音乐人、DJ、好友推荐及社交功能,为用户打造全新的音乐生活。
易水送别古诗意思 原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徽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喷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翻译: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即荆轲。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