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B. 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 C. “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D. 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
王阳明的心学“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体现其吸收佛教思想对儒学的发展,故C项正确;良知是存在于内心的天理,是人固有之善,并非心学和理学具有一致的特点,也不是心学的源头,排除AB项;心学追求的目标是挽救封建统治,并非人的佛性,D项错误。
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结了自己的终生学问。对这四句话解读正确的是()A.格物致知是心学的认识论B.良知就是人性C
【题目】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性善论”B.朱熹的“格物致知”论C.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D.李贽强调人正当需要的“真心论”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析】C ...
“无善无恶性之体”,他可能指的是人最初的本性是无善恶之分的,这便是《薄伽梵歌》中的原人—(真我),即那个灵魂,是纯粹的也是唯一无阴阳之分的物质。“知善知恶是良知”说的就是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在作用的结果了,这只是在一个思维的层面,还不到行动层面,只是纯粹的“你认为的”何为善何为恶。潜意识由...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的四句教可以说是其思想的概括性总结,把心学的核心理念直白的说了出来。心的本体没有善恶之分,之所以产生了善恶是人的意念动了,能分清善与恶是一个人本心的良知,只要为善去恶便是通达了天下全部的道理。小偷为什么要偷偷摸摸的,坏...
“无善无恶性之体”,他可能指的是人最初的本性是无善恶之分的,这便是《薄伽梵歌》中的原人—(真我),即那个灵魂,是纯粹的也是唯一无阴阳之分的物质。“知善知恶是良知”说的就是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在作用的结果了,这只是在一个思维的层面,还不到行动层面,只是纯粹的“你认为的”何为善何为恶。潜意识由...
王阳明有四句教的理解: | 王阳明有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佛学实质是揭示自性+业力=灵魂三者之间的关系,心学援佛入儒是一种深化。其无善无恶心之体,说的是自性,不净不垢不从修得,是超验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说的是业力,如附着在镜子上的尘垢,是有...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此为王门四句教,也是阳明学说的宗旨。 释氏也讲无善无恶。再加上王阳明年轻时曾流连于佛门,所以有人认为王阳明的心学就是禅学。但他本人否认说:“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糨心。”意思是这样的除草就是...
回复@没味咖喱_eth: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人性并无所谓善恶。所以“无善无恶心之体”。 善恶属于一种价值观,是人定义出来的。所以“有善有恶意之动”。 善恶总体的标准,大体有利协作共赢的被定义为善(比如道德上的公序良俗、法律上的遵纪守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