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量的短板已经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正处于人口红利加速转向人才红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成教育强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也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上、在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上发力,这也是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招、破题之举。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中国网 伦晓璇...
坚持学科导向与问题导向的有机结合,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深度融合,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大学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变革;四是要突破产教融合的瓶颈,以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化;五是要突破高校用人治事的瓶颈,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
首先,我向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报告一组数据和基本情况,中国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到目前为止,全国一共有中小学幼儿园48.79万所,在校学生2.3亿人,教师1610万人,每个孩子后面都站着好几位家长,可以说基础教育办得好不好,关系着亿...
教育强国建设者要以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本领,成为掌握基本数字技能、驱动高技术化劳动资料与对象的新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
作者:洪银兴(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厚植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即生产力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对于我们不断推进和拓展...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周文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命题。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
当前,中国正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职业教育因势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以高素质劳动者供给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2021年,教育部全面修订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其中,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乡村振兴等领域成为专业设置的重点。仅2023年,中国高等职业学校面向新一代...
第二,抓住智能化发展的空间,我们叫作智能化。第三,要推进国际化。用简单的术语,叫Integrated、Intelligent、In- ternational,简称为“3I”,中文的谐音叫“爱教育”。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迎接教育变革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 附: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答问全记录...
据了解,2022年,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千校万企”行动。“千校万企”行动计划利用5年时间,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行动已经成功帮助了一批企业对接高校,解决了技术研发难题。面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命题,有组织的校企...
在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相互驱动关系中,人才成为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要通过教育来培养拔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