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19年首當男一的鄒文正表示心情喜悅得「未出發先興奮」,而今次於戲中角色亦 ...展开全文c û收藏 2 评论 ñ3 c +关注 鄒文正 2024-5-30 02:25 来自生日动态 今天是我的生日05月30日,来祝福我吧~ û收藏 1 2 ñ3 c +关注 鄒文正 2024-4-28 02:...
等到崇祯皇帝自缢后,倪元璐这位大臣没有投降或者逃跑,而是自缢以殉节,这样的气节同样是可歌可泣的。次年(1645年),倪元璐被南明弘光帝追赠为少保、吏部尚书,谥号“文正”。此外,倪元璐还被清朝赐谥“文贞”,这也是规格极高的谥号。
一、汤斌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汤斌出生于明朝末年,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最终官至工部尚书。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成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因此,他去世后获得了“文正”的谥号。二、刘统勋 刘统勋是...
虽然“文正”这一谥号并非由某个人单独提出或推动,但河南知府夏竦去世后,宫中大臣打算给他追封谥号“文正”,而司马光出于历史文化的角度,阻止封夏竦为“文正”。他提出“文正”这一谥号是至高文人的赞扬,一直以来都是至高文人才能得到“文正”的谥号,虽然夏竦很优秀,但尚且无法达到“文正”的高度。如此也是可以...
首先要说的就是实至名归的几位。首先就是大清第一位被授予文正这个谥号的汤斌。汤斌可以说是出生于世家,他的祖上就是当年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汤宽。汤斌是康熙年间出了名的清官、廉臣,在他逝世的时候仅仅只有八两银子就连下葬都不够。汤斌生前曾经先后担任江宁巡抚、工部尚书。并且是两任《明史》总裁,是...
乾隆更是直接赏赐汤斌文人最高的谥号—“文正”,汤斌若地下有知也可无憾了。汤斌从小就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自入仕开始便廉洁奉公,哪怕是成为封疆大吏,成为太子胤礽的老师,也从不恃宠而骄;却因刚正不阿而得罪权臣明珠,在遗憾中病逝,实在是可惜。但后世之君能为汤斌翻案,也算是对得起这位忠臣了。“真...
只分褒贬,没有等级。所以我们不能说“文”大于“文正”。这是不客观的,有瑕疵的。能获得谥号的能臣,于当世于后世都是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我们应当摒弃这种强行给古人划分等级的糟粕思想,以更为包容和谦卑的态度去学习历史,思考历史。参考文献《周书·谥法解》《诗经》《谥法》《续资治通鉴》
更多见的是,“文”与其他字连用为二字谥号。其中,始用于宋代的“文正”,是大臣谥号里级别最高的。有学者统计,宋、元、明、清四朝谥号“文正”的,总共只有32人。宋代包括范仲淹、司马光在内,只有9人。而欧阳修、苏轼、张居正、李鸿...
李昉是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北宋建立后,李昉担任中书舍人、给事中、知衡州。宋太宗时,担任参知政事、同平章事,主张与契丹修好,弭兵息民,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李昉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李昉为人宽厚温和,不计旧恶,在相位时小心谨慎,没有显赫的名望。但是,...
最终,夏竦的谥号由“文正”改为了“文庄”。 经过司马光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他是把“文正”抬到“谥之极美”第一人。有宋一朝,获赐“文正”谥号的有李昉、王旦、范仲淹、司马光、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陈康伯、蔡沈等十人。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去世后,获赐的谥号为一个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