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代谥号可见,文正公都是历朝历代的名臣贤臣,数量极少,加在一起四朝才26个人。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范仲淹,司马光,耶律楚材,方孝孺,曾国藩等。他们所在的朝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所作所为也有差别,若要说谁成就最高是不能有一个决断的。不过这里面最著名的两位,范仲淹和曾国藩,也有人说只有他们两位堪称...
1、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2、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在郓州去世,年六十一。获赠侍中,谥号“文正”。3、方孝...
一个官僚分官(确定品级和工资)、职(荣誉)、差遣(实权)三种。按此,李昉是员外郎,品级是六品或七品,也就说他拿这等级的工资;荣誉是学士,表示有文化;实权是史馆编撰,负责编写史书。五代虽然战乱频繁,但后朝代前朝,对待前朝官僚尤其是文士还不错,只要改过自新,一般都能继续享受优待。这也是李家能在...
小说通过虚构巧妙地把“文正”加在了包大人的身上,于是在包公诸多称号中又名正言顺地多出了个“包文正”的美谥。清朝二百多年来,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只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等8人。要说这八人有多牛,有3点可一语道破:1、都是内阁高官。其中:宰相级的(大学...
文正,其实本来叫做"文贞",后来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讳才被迫改名。根据统计,在司马光对文正进行高度评价之前,唐朝已经有以魏征为首的四人得到文贞的谥号 后来宋初的李昉、王旦等人也都得此谥号。元、明、清三朝,文正继续被使用,且得到此谥号者并不算凤毛麟角。那么,历史上这么些个"文正公",到底谁成就更高呢...
个人认为最名副其实的文正公是范仲淹、司马光和曾国藩,谁最有争议?那当然是曹振镛。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曾国藩曾文正公,他被称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也被捧成过千古第一完人,当然也有很多非议,但他戎马一生的所作所为,堪称晚清第一人不为过。刘统勋是著名的刘罗锅刘墉的父亲,做官的成就比儿子大多了。孙家鼐是状元出身,一代帝师,也是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者,他也是中国最后一位“文正公”...
历史上的文正公(谥号..宋代:李昉王旦范仲淹司马光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李昉和王旦初谥文贞,避仁宗讳改谥文正元代: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明代:方孝孺(南明追谥)李东阳谢迁倪元璐
1017年10月,王旦病死,真宗参加了他的葬礼,并辍朝三日,赐谥号“文正”,这就是北宋第二位文正公。之后仁宗皇帝亲撰“全德元老之碑”,以示褒奖。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中华书局1985年。(作者:浩然文史·紫橘)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文人做官的话,他们都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我们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大清的八大文正公。第一位:汤斌 汤斌(1627~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