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择灭法: 又称“不作意灭”,是指不依赖于主观意识和选择的自然消亡过程。 它强调的是因缘果报的必然性和宇宙法则的自然运作,即一切现象都遵循着因果律而自生自灭。 非择灭法更多地体现在对无常、苦、空、无我等佛教基本教义的理解和体悟上,修行者通过洞察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一切现象的虚幻不实,从而自然而然地...
十解 大毗婆论三十一卷十一页云:云何择灭?答:诸灭是离系。谓诸法灭,亦得离系,得离系得;是名择灭。又云:问:已知择灭,离系为体;应说何故名择灭耶?答:择者、谓慧。灭、是彼果。择所得灭,故名择灭。复次一向劬劳,一向加行,一向功用,拣择诸法,方得此灭;故名择灭。复次数数决择,苦等得灭;故名择灭。
【择灭谓离系者,出择灭体,择灭以离系为性。系者,缚也。缚有二种:一相应缚,二所缘缚。然此二缚,随眠品明,此略不释。断此二缚,证得无为,名为择灭。择者慧也,由慧简择四圣谛故。灭者涅槃,不生名灭。择力所得灭,名为择灭。如牛所驾车,名曰牛车,略去中言,故作是说。】 「择灭谓离系」,根据前面的...
择灭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涅槃之异名。灭者灭诸相之无为法也。涅槃者是由真智之拣择力所得之灭法,故曰择灭。俱舍论一曰:‘择谓拣择,即慧差别,各别拣择四圣谛故。择力所得灭名为择灭,如牛所驾车名曰牛车,略去中言故作是说。’唯识述记二末曰:‘即此真如...
非择灭,是无记;彼得亦无记。无常灭,通三种;彼得亦三种。复次择灭,是无漏;彼得通有漏无漏。非择灭,是无漏;彼得唯有漏。无常灭,通二种;彼得亦二种。复次择灭,是不系;彼得,或 *** 系,或无 *** 系,或不系。非择灭,是不系;彼得,唯三界系。无常灭,三界系,或不系;彼得,亦三界系,或不系。复次择灭...
择灭无为 择灭无为,佛学术语,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择为拣择,是能择之智;灭谓灭除,是所灭的根、随烦恼。谓由无漏智,拣择诸惑,永灭烦恼所显的真理。而此真理,即是不生不灭的空性,故曰无为。这是二乘行者,析色明空所证的涅槃。
每一个有漏法都对应着一种烦恼的束缚,而择灭就是脱离束缚的象征。因此,择灭的种类与被束缚的有漏法种类是相匹配的。在佛教的分类中,有三个层次的"灭":断界,即通过消除诸如嗔等八种特定的烦恼,实现择灭;离界,指脱离贪欲的束缚;而灭界,是指超越生死,摆脱与烦恼紧密相连的一切事物,达到真正...
择灭无为很重要,对我们来说主要是修好择灭无为,就是用智慧的力量来斩断染污烦恼等等的干扰源而契证无为之理。唯识佛法将这一修证过程就命名为择灭无为,“择”就是抉择,智慧有抉择之力,无我智慧;“灭”就是灭除烦恼习气。其实也就是由正智到如如这个修证过程,就命...
**阶段不同**: 择灭无为是修行者达到涅槃境界的标志,是修行过程中的一个较高阶段;而后得智则是在证悟无我空性之后,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修行的结果。 2. **目标不同**: 择灭无为的目标是彻底消除烦恼,达到涅槃的清净状态;而后得智的目标则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利益众生。 3.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