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摘自《抱朴子·内篇·遐览》【感悟】文字经过多次传抄,可能会走样,鱼写成了鲁,虚写成了虎。【感悟】传话也是如此,一人成猫,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13-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於寸阴。摘自《抱朴子·外篇·勖学》【感悟】不需要让自己过于饱食,把每时...
【导读】《抱朴子》,道教典籍,作者为晋代的葛洪。抱朴是道教术语,源于《老子》的语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朴子内外篇共有8卷,内篇20篇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 《抱朴子》全部章节
《抱朴子内篇》是对生命、疾病、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经典。作者是晋代葛洪,成书于公元三百一十七年。简介 《隋书·经籍志》道家著录《内篇》二十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记载《内篇》二十卷,《抱朴子·外篇·自序》中说“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
一、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抱朴子.安贫》点评:装的货物太多了,就容易翻船,人的欲望太强了,生命就会受到损害。为人处世,凡事都不要太过,否则就会带来祸患。二、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抱朴子.博喻》点评:如果一个人得了绝症,已经救不活了,就不要再给...
《抱朴子》是一部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著作,后来被作为道教经典,作者是晋代(265-420年)的道教大师。《抱朴子》是由《抱朴子内篇》和《抱朴子外篇》两部书组合而成的。思想内容 自从汉末黄巾失败,张鲁降曹后,曹操令天师部众北迁,天师道众逐散布天下。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对道教活动的限制,五斗米道的发展暂时...
《抱朴子》是一部中国古代道家文献,作者是汉代道家宗师抱朴子。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宇宙论、道德修养、政治理论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抱朴子》的全文及译文的一部分: 全文: 《抱朴子》。 第一章,论道。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
抱朴子答曰:“夫聪之所去,则震雷不能使之闻,明之所弃,则三光不能使之见,岂輷磕之音细,而丽天之景微哉?而聋夫谓之无声焉,瞽者谓之无物焉。又况管弦之和音,山龙之绮粲,安能赏克谐之雅韵,暐晔之鳞藻哉?故聋瞽在乎形器,则不信丰隆之与玄象矣。而况物有微於此者乎?暗昧滞乎心神,则不信有周孔於...
让我们一同来领略《抱朴子》中部分经典名言的深邃思想内涵。1.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 解读:白色的石头看起来像玉,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玉;奸诈邪恶的人有时看起来像贤德之人,但本质截然不同。此句提醒人们要透过表象看清本质,不被外表所迷惑。2.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道教:《抱朴子》里的10大名句,一起来感受道家文化的智慧 《抱朴子》是由晋代道学名家葛洪所著的一部道教典籍。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所以书名是取自葛真人的道号。《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主要讲述的是神仙、炼丹、符箓等道教相关文化,论证了神仙的存在;而外篇则是论述了“时政得失,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