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答案为:①“无”通“毋”,不要。②“振”通“震”,威吓。相关推荐 1通假字: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题目】通假字:①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3通假字。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___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__...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_)。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答案 【解析】“无”通“毋”,不要。“振”通“震”,威吓。相关推荐 1【题目】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_)。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题目】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振之以威怒(通)(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析】 (1)“振”通“震”,威吓。 (2)“无”通“勿”。 反馈 收藏
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四、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古...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通“毋”,不要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1)“振”通“震”,威吓(2)“无”通“毋”,不要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
(-|||-必竭诚以待下(-|||-纵情以傲物(-|||-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思三驱以为度(-|||-)-|||-虽董之以严刑(-|||-)②而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择善而从之(-|||-)-|||-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1.通假字(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不复一一自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基础梳理1.(1)“无”通“毋”,不要。(2)通“辩”,辩解。 反馈 收藏
【题目】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同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同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析】答案:(1)震威吓(2)毋不要 结果一 题目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译文:___(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译文:...
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 辟邪说,难壬人 C.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 不复一一自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无”通“毋”,不要。 B.句意:抨击荒谬言论,责难奸佞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