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已灰之木,心似不系之舟”意思是寂静无欲的心,就像已燃成灰烬的木头;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舟。 “身如已灰之木,心似不系之舟”的深度解析 诗句的出处与作者背景介绍 “身如已灰之木,心似不系之舟”这句诗,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心像已烧成灰的木头,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小船。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注释 金山画像:指金山寺苏轼画像,李公麟所作。《金山志》:“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释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出自宋代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 解释:心如死灰,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小船。 赏析:词人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自叹飘零,“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了词人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
小提示:"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 词语释义 小提示:"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比如在自题金山画像这首诗开头的两句: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在这两句诗当中,就流露出了一种凄凉、一种无奈的情绪。心似已灰,就是心如死灰的意思,也就是说苏轼当时的心境,就如古井无波一样寂静,回首一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无悲无喜、无怨无悔,甚至无欲无求的境界;不过,尽管苏轼的...
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前理解“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两句,认为是苏轼对自己理想破灭而表达的“极其消极、悲观、绝望的心态”。其实,如果我们知道这两句引自《庄子》,再去读懂庄子,便知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恰恰表达了苏轼放下挂碍,放下执着,内心清静...
结合《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可知:诗人经过多次被贬,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这句诗诗人以白描手法来表现他内心对仕途的绝望,表现了他的流离颠沛、仕途坎坷的特点。我认为这两句诗可作为苏轼颠沛辗转此镜头的人物语言。 (3)题详解...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出自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晚年心境的自况,也是对人生阅历的深刻感悟。这句诗以木灰和无系之舟两个意象,描绘了苏轼内心超脱尘世、无欲无求的豁达境界,同时也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木灰之心:历经沧桑后的平静 "心似已灰之木",描绘的是一种平静无波的心境。...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出自宋代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 原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赏析者认为,这首诗苏轼在总结自己一生:心如死灰、羁旅漂泊、借三次被贬经历表达自己一生凄惨的命运,有壮志未酬之感。你同意这一观点吗?同意以上观点选“是”,不同意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