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理解“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两句,认为是苏轼对自己理想破灭而表达的“极其消极、悲观、绝望的心态”。其实,如果我们知道这两句引自《庄子》,再去读懂庄子,便知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恰恰表达了苏轼放下挂碍,放下执着,内心清静自由的一种旷达境界。《庄子.内篇.齐物论》:“...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不系之舟:指不用绳索缚住的船,比喻自由自在。语出《庄子·列御寇》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身体像一艘没有缆绳的船,自由自在地随波逐流尽性而泊;内心就像一棵已经烧成灰的 ...
公元1101年3月,苏轼看到李公麟给他绘的画像,写下了总结他一生的诗《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乍一看,很多人会奇怪,苏轼这么豁达的人,怎么会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说自己是燃烬没有生机的木头,以及漂泊不定,无法拴系的小舟呢?其实,不然。当你了解其中的典故以后,就会...
“心同槁木”是指心灰意冷,麻木不仁。其实这个意象起源于《庄子·齐物论》的开篇那段形容南郭子綦的描述。“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苏轼也有类似的诗句“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其实如果真的按照庄子的意思来说的话,“心同槁木”应该是种非常自然而然的状态 ...
庄子说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西彥神话也有忒休斯之船一说,都说明人来此世,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最重要的是不问来处,只问归程。人生何去何从,方向与定位是关系人生命质量的关键钥匙。或稳坐钓鱼台或随波逐流都是人生的选择。 û收藏 转发 评论 ñ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以前理解“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两句,认为是苏轼对自己理想破灭而表达的“极其消极、悲观、绝望的心态”。其实,如果我们知道这两句引自《庄子》,再去读懂庄子,便知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恰恰表达了苏轼放下挂碍,放...
【旧话新冠】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最近忙啥,核酸核酸核酸。——拟苏轼《自题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