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最终形成了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批判。🔍 福柯的解构主义理论 1926-1984年,福柯深受尼采的影响。 1961年,《古典时期的疯狂史》和《疯癫与文明》出版。 1970年,福柯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975年,《规训与惩罚》问世。 1976年,《性史》出版。 《疯癫与文明》:权力与理性 探讨现代文明如何产生,以及疯癫在现...
事实上, 对于德里达和福柯来说,这项批评活动,还带有另一层困扰, 那就是德里达曾经作为福柯的学生, 福柯比德里达年长四岁,德里达在法国高师的毕业论文曾求教过福柯, 德里达曾经提交一篇有关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论文申请教师职位[2], 阿尔都塞把论文转给福柯, 但福柯也表示看不懂德里达的论文, 无从评价, 结果德里达落选。
“于是福柯试图相信笛卡尔要在梦和可感受性中分析(我在严格意义上使用这个词)(慧田哲学公众号「zhexue-ht」编)出一个核,一个邻近因素,不可怀疑的单纯性。正是在梦中,在可感的感觉中我克服了怀疑,我获得了一块精确的领域。”(第73页)在福柯看来,在这个过程中,梦和错觉被置于真理的结构之中,而癫狂却被怀疑的...
德里达认为, 福柯写作疯狂史就是想要写一部疯狂本身的一种历史, 这是福柯这部书的全部价值所在, 又是它不可能性之处。写疯狂本身的历史, 就是给疯狂发言权, 也就是疯狂在全部意义上成为该书的主体—主题: “写疯狂本身的历史, 也就是说让疯狂以它自身的经验, 在它自己的权威下发言, 而不是用理性语言。”...
其一,与福柯的看法不同,德里达认为,笛卡尔并没有把错觉和梦放在真理的结构之中。 “真的起源是非感觉的、非想象的,它们是基本的理智的事物。实际上,如果我睡着了,如同笛卡尔所说,我在梦中所感受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幻觉……换句话说,以上福柯作为荒诞所排除的,在笛卡尔这里正是作为梦的可能性被承认的。”(第75页)...
从德里达到德勒兹:一种新的福柯主义? 摘 要 德里达和德勒兹,与福柯一样都是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法国后现代思想者群体。这一学者群体,大多对福柯的“权力唯物主义”(辩证法)中所保留的(阿尔都塞式的)“结构主义”“极权”(或形而上学)不满,而力图将其中所包含的解构主义维度继续推向深入和细微之处。为此,德...
德里达认为,对笛卡尔的沉思做如此理解,福柯是第一人,即把谵妄(ledélire)和癫狂从感受性和梦景中隔离出来,从其哲学意义中隔离出来,这就是福柯对笛卡尔阅读的出发点。古典的解释没有像福柯这样断裂出异域的癫狂,这是因为注意吗?所以说它是福柯的新发现,他意在从那里构造出一个政治历史结构。
福柯、德里达和马克思 作者:陆扬 来源:《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福柯和德里达》第七章 一、福柯、德里达和马克思 1966年,以《词与物》的出版而一跃成为法国哲学界明星的福柯,在一次访谈中曾经说过,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年龄未满20的这一代人,突然而且显然是毫无缘由地发现,他们与先一代人,即萨特和梅洛—庞蒂的那一...
福柯和德里达的作品对西方传统思想形式构成了严肃的挑战,有着显见的重要性和开拓性,但由于其费解和晦涩,至今让人难以接近。作者用这部简明易懂而又扣人心弦的著作,为研读福柯、德里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本书把焦点放在福柯和德里达之间关于理性、疯癫和“他性”的争论上。博伊恩认为,两位思想家选择了迥异的道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