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其尺幅宏大,纵深达143厘米,横跨423厘米,现藏于深圳皇朝珍宝艺术馆。在这幅以中国古代神话为创作灵感的作品中,徐悲鸿通过独特的人体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愚公带领子孙们不畏艰险、挖山不止的坚定意志。徐悲鸿在1940年二月创作了《愚公移山》这幅国画,此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两座山被神力移走。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临何种挑战,只要持之以恒,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图,正是希望通过这幅作品,激励国人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愚公移山》的深层寓意 在1940年,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徐悲鸿以此为背景创作了《愚公移山》这幅画...
为甘地画像的过程中,徐悲鸿从这位“印度国父”身上,感受到了愚公的影子。创作一幅《愚公移山》来鼓舞中国军民以“移山”之志奋战、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构思,日益成熟。 在画了30多幅人物草稿之后,1940年8月,徐悲鸿在喜马拉雅山下正式开始了《愚公移山》的创作,到11月先后完成了巨幅中国画和小型油画两个版本。 后...
精微广大,融贯中西。在赏读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时,我们不禁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画的精妙之处,更融入了西方写实技巧的精髓,成为东西方艺术融合的典范。通过细致入微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画中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愚公移山》这张尺幅巨大的国画是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 ,尺幅巨大,纵143cm,横423cm。藏皇朝珍宝艺术馆。在这张以中国古代神话为题材的作品中,徐悲鸿用当时少有的人体形象,描绘出了愚公带领子孙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的主题。 这幅国画创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在国难当头之际,《愚公移山》横空出世,撼...
关于徐悲鸿《愚公移山》 徐悲鸿《愚公移山》,纵144厘米、横421厘米 徐悲鸿艺术馆藏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是一幅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画作,创作于1939—1940年。徐悲鸿一生中创作过多幅以“愚公移山”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这幅纸本设色的中...
徐悲鸿作于1940年的油画《愚公移山》,是民族精神的见证和赞歌 文·段宏刚 英雄不仅仅指为了保家卫国,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依靠文学艺术作品,从精神和思想层面为民众注入顽强斗志的文化人,他们同样可以被称作英雄。这样的英雄人物和作品有,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们的国歌,每每听到这首歌的旋律,...
徐悲鸿《愚公移山》 布面油画 46cm×107.5cm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2006年,一幅《愚公移山》巨幅油画以3300万的成交价格成为当年为数不多的千万级拍品。在徐悲鸿纪念馆当中,还保存有当年徐悲鸿创作的水墨《愚公移山》。 徐悲鸿 《愚公移山图》 纸本 143 cm×42...
《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徐悲鸿,这位中国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以画笔为武器,将战国时期《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搬上了画布。这幅长4.24米、高1.43米的巨作,通过描绘愚公带领众人开山挖路的劳动场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决心和毅力,激励国人坚持抗战到底。...
1940年4月,徐悲鸿曾在给友人的信函中明确地提到《愚公移山》这幅画:“一月以来将积蕴二十年之《愚公移山》草成,可当得起一伟大之图。日内即去喜马拉雅山,拟以两月之力,写成一丈二大幅中国画,再归写成一幅两丈之(横)大油画,如能如弟理想完成,敝愿过半矣。尊处当为弟此作印一专册也。”显然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