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其尺幅宏大,纵深达143厘米,横跨423厘米,现藏于深圳皇朝珍宝艺术馆。在这幅以中国古代神话为创作灵感的作品中,徐悲鸿通过独特的人体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愚公带领子孙们不畏艰险、挖山不止的坚定意志。徐悲鸿在1940年二月创作了《愚公移山》这幅国画,此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愚公移山》这张尺幅巨大的国画是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 ,尺幅巨大,纵143cm,横423cm。藏皇朝珍宝艺术馆。在这张以中国古代神话为题材的作品中,徐悲鸿用当时少有的人体形象,描绘出了愚公带领子孙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的主题。 这幅国画创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在国难当头之际,《愚公移山》横空出世,撼...
创作一幅《愚公移山》来鼓舞中国军民以“移山”之志奋战、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构思,日益成熟。 在画了30多幅人物草稿之后,1940年8月,徐悲鸿在喜马拉雅山下正式开始了《愚公移山》的创作,到11月先后完成了巨幅中国画和小型油画两个版本。 后来回到印度国际大学之后,又以小型油画为蓝本,创作了巨幅油画《愚公移山》。
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创作的一幅《愚公移山》图,曾以3300万元的价格成交,而在12年后,其价格飙升至2亿,令人瞩目。徐悲鸿以画马而闻名于世,其中《八骏图》成为其代表作之一。这幅画描绘了八匹骏马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场景,简单而生动。徐悲鸿对马的解剖构造和神态的细腻描绘,使这幅画仿佛赋予了生命,赢得了众...
徐悲鸿《愚公移山》,纵144厘米、横421厘米 徐悲鸿艺术馆藏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是一幅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画作,创作于1939—1940年。徐悲鸿一生中创作过多幅以“愚公移山”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这幅纸本设色的中国画作品和一幅布面油画...
作者:徐悲鸿年代:1940年尺寸:纵144厘米,横421厘米收藏单位:徐悲鸿纪念馆 画面内容详解 在《愚公移山》这幅作品中,徐悲鸿精心描绘了右端几个壮年男子,他们身姿魁梧,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这些人物形态各异,或瞪大双眼,或发出呐喊,或蹲地蓄力,或挺腹待发,展现出一种雷霆万钧的气势。他们以弧形分布,...
当然,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绘画作品《愚公移山》,同样是英雄式的杰作,是民族精神的赞歌。这幅作品体现了徐悲鸿崇高的爱国情怀,树立了文化抗战的典范。《愚公移山》是徐悲鸿1940年创作的,总共创作了两幅油画和一幅国画,其中以油画最为著名,目的是为了鼓励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众志成城,一鼓作气,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徐悲鸿《愚公移山》 布面油画 46cm×107.5cm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2006年,一幅《愚公移山》巨幅油画以3300万的成交价格成为当年为数不多的千万级拍品。在徐悲鸿纪念馆当中,还保存有当年徐悲鸿创作的水墨《愚公移山》。 徐悲鸿 《愚公移山图》 纸本 143 cm×42...
《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徐悲鸿,这位中国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以画笔为武器,将战国时期《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搬上了画布。这幅长4.24米、高1.43米的巨作,通过描绘愚公带领众人开山挖路的劳动场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决心和毅力,激励国人坚持抗战到底。...
《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在1939年至1940年应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邀请,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时创作的国画作品。画面内容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愚公移山”,描绘了愚公率领众人开山挖路的劳动场面,展现了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艺术手法: 在中西融合的手法中,徐悲鸿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勾勒人物外形轮廓、衣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