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的过问下,这年8月11日,张謇和官商盛宣怀达成《通沪纱厂合办约款》,4万多锭官机对分,张謇领的一半作价25万两做为大生的官股(盛领的一半另在上海浦东办一家纱厂),大生的股本25万两也由神通广大的盛氏帮助筹集,这一条款白纸黑字...
民国11年(1922年),棉纺织业危机,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大生纱厂走向衰落。民国15年(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11] 张謇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主张 “实业救国”“父教育,母实业” [71],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开创了唐闸镇工业区,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大生纱厂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有缺乏资金和原料等。(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
张謇1897年起草,1899年定稿的大生纱厂《厂约》中,明确银钱账目董事为档案管理负责人,从筹备之始就重视档案的积累和保存。目前南通市档案馆珍藏着大生档案近万卷,其中最具价值的当属“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百多年前的那一段风云尽收其中。这批档案共205卷,形成于1896年至1907年,包含手稿...
《张謇》一书指出, 张謇,一位状元出身的实业家,在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了兴办实业来救国。他创办了通州实业公司,并决定在通海一带兴办纱厂,命名为“大生”。然而,创办纱厂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张謇遭遇了诸多艰难曲折,包括资金筹集困难、官府支持不力、地方势力阻挠等。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张謇❖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虽然他投身商海,但其本质上还是一位儒者,其经营实业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1917年1月20日,张謇在给友人钱九皋的祝寿诗《寿钱翁七十》中写有一句“言商仍向儒”,道出了他的追求和志向...
清末状元张謇 大生纱厂创始人大生纱厂是张謇投身实业的开端,也是张謇日后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基础。张謇所创办的各项事业,大抵都由大生纱厂发轫,通过已有企业投资或者垫资,加上他和亲友的引导,带动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而不断创设,渐次开展,并不断滚动发展。这些由张謇所创企业的资金作为纽带连接起来的企业、...
大生纱厂是张謇在清末创办的一家私营棉纺织企业。那么,这个厂名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张謇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前半生一直在苦读,直到41岁才中状元。之后,他转向实业,创办了20多家企业和370多所学校。张謇的人生规划是这样的:30岁前是读书时期,30岁到60岁是做事时期,60岁以后又是读书时期。他总结自己一生的行事风格...
大生纱厂,晚清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棉纺织厂。该厂于185年筹建。起初阅读下列材料领官机两万余锭,建厂于江苏南通唐家闸,官商合办,称大生第一纺织公司,后对张来陆续在崇明北沙(今属启东)、海门、南通增设分厂,分属大生第二、第三纺织(1)公司。1934年,共有纱锭17万余枚,布机1200余台。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史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