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的过问下,这年8月11日,张謇和官商盛宣怀达成《通沪纱厂合办约款》,4万多锭官机对分,张謇领的一半作价25万两做为大生的官股(盛领的一半另在上海浦东办一家纱厂),大生的股本25万两也由神通广大的盛氏帮助筹集,这一条款白纸黑字...
民国4年(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民国8年(1919年),建成南通更俗剧场。民国11年(1922年),棉纺织业危机,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大生纱厂走向衰落。民国15年(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11] 张謇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主张 “实业救国”“...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大生纱厂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有缺乏资金和原料等。(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
创办初期的大生纱厂 1896年1月22日,一封由6名董事联名的《遵办通海纱丝厂禀》,呈递给南洋大臣张之洞。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大生纱厂文件,多年以后,成为大生万卷档案中的第一篇。其中提到:“拟在通州城西唐家闸地方水口近便之处,建立机厂,拟名大生。” 张謇给纱厂取名“大生”,源自《周易》中的“天地...
1907年,大生纱厂开办第二纱厂,该厂投资83.6万余两,大生纱厂步入了它的辉煌时期。根据《民国的实业精英》中的相关信息, 张謇的实业计划不仅局限于纱厂,而是涉及到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大生纱厂的成功盈利为张謇提供了扩大投资的资金,使得他能够兴建新厂并拓展产业链。他着意建好大生一厂,并不断扩大其规模...
同时,张謇还在南通地区举办中国最早的纺织高等学校(东华大学的前身),创建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创建垦牧公司以引进优质棉花种子,优化种植体系……这一系列措施,对于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张謇创建大生纱厂( 图源:南通大学图书馆 ) 张謇时期大生纱厂(图源:江海儿女) ...
大生纱厂,晚清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棉纺织厂。该厂于185年筹建。起初阅读下列材料领官机两万余锭,建厂于江苏南通唐家闸,官商合办,称大生第一纺织公司,后对张来陆续在崇明北沙(今属启东)、海门、南通增设分厂,分属大生第二、第三纺织(1)公司。1934年,共有纱锭17万余枚,布机1200余台。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史倒...
(本文图片由南通市档案馆提供)大生纱厂张謇投身实业的重要开端“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共205卷,记录了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反映了张謇从一位传统士绅到一个领时代风气的企业家的转变,也揭示了大生纱厂规范管理、遵循商业规则经营的情形。1895年农历八月,两江总督张之洞委任清末状元张謇...
张謇❖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虽然他投身商海,但其本质上还是一位儒者,其经营实业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1917年1月20日,张謇在给友人钱九皋的祝寿诗《寿钱翁七十》中写有一句“言商仍向儒”,道出了他的追求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