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题干材料“张謇依仗清政府取得垄断权”“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可知,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属于洋务企业,故A项错误; C项中的“自由竞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D项外来势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答此题的...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依仗清政府取得垄断权”,“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 阻止”可知, 选项A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属于洋务企业; 选项B 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符合题意; 选项C 项中的“自由竞争”与材料信息不符; 选项D外来势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选项 A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 B符合...
张謇创办的实业(7张)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春,张謇选定水陆交通方便的唐家闸为厂址筹建纱厂,起初张謇决定纱厂是纯粹的商办,他计划筹款60万两,沪股40万两,通股20万两,相应设立沪通董事各三人,由通州董事先付款购买土地施工建厂。然而沪董的股款一直未到,工程只好停滞。为了筹款,张謇奔走于南京、湖北、上海、通海...
张謇❖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虽然他投身商海,但其本质上还是一位儒者,其经营实业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1917年1月20日,张謇在给友人钱九皋的祝寿诗《寿钱翁七十》中写有一句“言商仍向儒”,道出了他的追求和志向...
大生纱厂是张謇在清末创办的一家私营棉纺织企业。那么,这个厂名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张謇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前半生一直在苦读,直到41岁才中状元。之后,他转向实业,创办了20多家企业和370多所学校。张謇的人生规划是这样的:30岁前是读书时期,30岁到60岁是做事时期,60岁以后又是读书时期。他总结自己一生的行事风格...
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厂约》开宗明义写道:“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继大生纱厂之后,他又创办了广生油厂、阜生蚕桑染织公司、资生冶厂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张謇创办的这些企业 A. 扭转了近代经济落后的局面 B. 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C. 是实业救国思想的生动体现 D. 弘扬了儒家传统...
《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吞并。它成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说法合理。ABD均和题意不符。 故选:C。本题以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骞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以大生纱厂为代表,充分活化工业遗产,将传统与现代二合一。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慈善家,并创立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即南通博物苑,因此选择在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旧址上建立中华慈善博物馆,2016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展现工业文明活化石,传播精神文化,...
《张謇》第二集:凭借南通的纺织业基础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来源: 央视网 2020-01-18 01:15 内容简介 收视TOP榜 揭秘春节申遗背后的故事 面对面 1 在博物馆里感受沉浸式过年 国宝·发现 2 雪夜他们守候在“魔鬼风口” 道德观察 3 马克龙呼吁欧洲“战略觉醒” 世界周刊 4 交通安全公开课 春节开讲了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