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引物与模板的序列要紧密互补;引物与引物之间避免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发夹结构;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点引发DNA聚合反应(即错配)。有如下这些基本参数要考虑:引物长度,产物长度,序列Tm值,引物与模板形成双链的内部稳定性(用?G值反映),形成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值,在错配位点的引发效率,引...
PCR引物设计的原则主要有哪些?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引物长度:10~30Nt; (2)碱基分布:A、T、G、C随机分布; (3)G+C含量:40%~60%Tm=4(G+C)+2(A+T); (4)引物之间:避免3′端互补; (5)引物自身:不应形成二级结构; (6)引物3′末端碱基:最好选T、C、G,不选A; (7)引物5′末端...
3. 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以避免引物二聚体的形成。 4. 引物的3'端最后几个核苷酸应具有高的G+C含量,以增强与模板的结合力。 5. 引物的熔解温度(Tm)应在72度左右,且两个引物的Tm值相差不超过2度,以保证扩增效率。 6. 引物序列应避免在模板序列的重复区域设计,以增加引物的特异性。 7. 引物序列应避...
8. 避免重复序列:引物不应包含重复序列,以防非特异性扩增。 9. 避免剪切位点:引物不应该包含酶切位点,以防止在PCR扩增过程中被酶切。 10. 引物对的选择:一对引物,其Tm值差异不宜过大,以保持佳的PCR扩增效果。 11. 引物位置:引物应设计在目标序列内部,而不是在末端,以确保扩增产物包含目标区域的完整信息。
一、选择适当的引物长度引物长度是pcr引物设计的基本参数之一,一般而言,较短的引物长度可以减少引物间的非特异性结合,从而提高特异性。然而,引物长度也不能过短,否则可能会导致引物自身出现错配的情况。通常,引物长度在15-30碱基之间较为适宜。二、合理配置碱基组成引物中的碱基组成对其特异性有着重要影响。在引物设计...
答:①引物应用核酸序列保守区内设计并具有特异性②产物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③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碱基之间 ④J+C含量在40%-60%之间 ⑤碱基要随机分布 ⑥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四个碱基的互补 ⑦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四个碱基的互补 ⑧引物5‘端可以修饰 ⑨引物3‘端不可修饰 ⑩引物3’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三位反...
PCR过程中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参考答案)(1)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bp,常用的是18-27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 Taq DNA聚合酶进行反应。(2)G+C含量:应在40%-60%之间。(3)碱基分布的随机性:应避免连续出现4个以上的单一碱基。尤其是不应在其3′端出现超过3个的连...
所谓的引物是用来做PCR的,高质量的引物是PCR成功的前提,然而部分朋友就想知道,究竟引物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呢?引物设计 1、引物与模板的序列要紧密互补。2、引物与引物之间避免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发夹结构。3、再次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点引发DNA聚合反应(即错配)。
10、模板与稳定性较小的引物之间的Tm的差异越小,PCR的效率越高。因为解链温度也取决于它的长度,如果期待的产物长度等于或小于500bp,选用端的引物(16-18bp),如果产物长5kb,则用24bp的引物; 11、在DNA测序和PCR中最好用5'末端稳定(GC含量多),而3'端不稳定(AT含量多)的引物,这种引物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消除假...
1、PCR引物设计的11条黄金法则引物最好在模板cDNA的保守区内设计。DNA序列的保守区是通过物种间相似序列的比较确定的。2、遵循原则如下:引物长度:引物的最佳长度为24或25个碱基左右。但是如果需要调整Tm值,引物的长度可以控制在21至28个碱基之间。当扩增≥10kb长片段时,25-35个碱基之间的引物可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