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及释义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在被楚王放逐之后,在江边游荡独行,一边穿过荆棘丛生的水泽一边沉思低吟。整个人脸色憔悴,身形消瘦。(与在朝时的风光判若云泥) 渔父见…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屈原《渔父》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渔父 先秦:佚名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
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有趣的是这篇文章虽然主旨是以表达屈子不肯同流合污的高贵情怀,却意外地使渔父这个形象格外富于魅力,以至于...
屈原《渔父》原文及译文 《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屈原《渔父》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歠(chuò):《说文》:「歠,饮也。」 醨(lí):《说文》:「醨,薄酒也。」 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屈原《渔父》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标签:屈原渔父 更多 《楚庄王欲伐越》 庄子《逍遥游》...
《屈原《渔父》》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渔父见而问之,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而无伪。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屈原...
1、原文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