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使学生成为既有思想道德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2)主要内容:指出学习《诗经》的重要性。或:强调《诗经》有多方面的作用。分析:孔子认为,①《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②《诗经》具有政治作用,可以考察社会、讥刺时政;③《诗经》有助于社会交往;④《诗经》可以让人懂得忠孝之礼;⑤《诗经》还可以让...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很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难以称得上好学了。” 颜回请教孔子怎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道:“努力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假如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达到理想的境界了。...
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以看出,孔子对《诗》的功能的理解是很丰富的,没有把它仅当作语言文学教材。材料二、材料三都涉及学《诗》与其他方面的联系,材料二中子贡学《诗》能做到举一反三,与德行修养相联系;材料三中侧重谈孔子要求...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郑玄注:“思,诗之微言;无邪,正而无邪也。”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1.这里孔子很明确地道破诗用,所谓:兴、观、群、怨指人的感情和情绪,而事父、事君则指诗的社会功能,但主要还是抒发人的感情与情绪。 2.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现代诗歌...
《论语三则》原文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三则》...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孔子认为诗具有很高的价值,他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句话概括了诗的四大功能,即激发情感、观察社会、交流思想和抒发怨愤。 【诗的功能】 1.激发情感:诗可以通过描绘美好、悲壮、感人等场景,激发读者内心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提升道德修养。 2.观察社会:诗是...
材料一中说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指出“学诗”的作用,“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材料二说君子的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之后还...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明显是孔子对蒙学的明训。其教子的次第是,先强调“不学诗,无以言。”后才是“不学礼,无以立。”蒙学的这个次第是变不得的。诗,是人之为人最根本的东西。审美的升华,灵魂的纯粹,情操的陶冶,全赖以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