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1004年-1083年),字彦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1]。 富弼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累擢知谏院。康定元年,建议令宰相兼领枢密院事,参与处置边事。庆历二年出使契丹。次年拜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后出任河北安抚使,历知郓、青等州。至和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嘉祐六年,因母丧辞官。
后来,晏殊就选择女婿一事上询问过范仲淹的意见。范仲淹考虑良久,向他推荐了两个人,“其一富皋(即富弼,那时尚未改名)一张为善。”当时富弼尚未改名。晏殊又问道:你觉得两人谁更优秀?范仲淹直言前者器业尤其远大。没过多久,晏殊便决定将女儿许配给富弼。可以说,范仲淹是富弼踏入仕途最重要的引路人;而岳父晏殊...
“第四位”宋代名相 富弼 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人。富弼自幼好学有志,为官才高行洁,淡泊名利。他曾两度入相,为宋代三朝重臣。 据《泰州志》记载: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至1031年),富弼的父亲富言曾任泰州税监。富弼随父上任,寄寓茅山景德禅寺(在西溪西南,系泰山寺下院)读...
在影视剧《清平乐》中,极具个性的富弼,很受关注。富弼,字彦国,出生于1004年,祖籍河南洛阳。富弼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他还是一个“钢铁直男”,这个“凤凰男”在范仲淹的牵线下,迎娶了顶头上司晏殊的千金,受到岳父晏殊另眼相看。他的“连翘”杨察于景裕元年年举进士甲科,...
十月,富弼罢相,拜武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后改判亳州。当时正推行青苗法,富弼认为此法则“财聚于上,人散于下,后不可复得”,因此持之不行。后因在其管辖区域带头抵抗实行青苗法,遭到提举常平仓赵济的弹劾,因此请求回洛阳养疾,神宗许之。熙宁五年(1072),富弼屡次请老还乡,授司空、同...
富弼为官清正,克己奉公,忠君爱国,颇有廉声。年老以后,更不贪权恋位。他入仕50余年,累计拒官近百次,是士大夫间难得的谦谦君子。 清廉故事: 坚持原则,正直为人 富弼年轻时,范仲淹就很赏识他的德才。范仲淹还做媒让富弼与当时宰相晏殊的女儿成亲。 有一年,江苏高邮知军晁仲约因军力不...
富弼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史称其公忠直亮,临事果断,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有大臣之风。富弼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而又复杂的角色。今存《富郑公集》01、幼年聪慧好学,被称“洛阳才子”1004年2月13日巳时,富弼出生于西京洛阳。其幼年时就鹤立鸡群,非常聪明,读书孜孜不倦。10多岁时,...
富弼勤政俭节富弼(1004年—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 天圣八年(1030年),富弼举茂才异等,历授将作监丞、直集贤院、知谏院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据理力争,拒绝割地要求。富弼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他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
当富弼回国将此事上报后,宋仁宗却最终采用了晏殊的意见,同意在誓书上加上“纳”字。这也是后来的话了。宋辽议和,虽然北宋增加了金帛,但避免了契丹和西夏联合夹攻的可能,有利于宋辽边境的恢复、人民生活的安定和两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避免了北宋国土的丧失。这种以金钱换取和平和领土完整的做法在特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