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谦之亦兼任太武帝的政治顾问。对道教的尊崇引发了废佛,但寇谦之本人并不赞成彻底的废佛行为。(p329)
魏明帝神瑞二年十月,太上老君乘“白马车、九龙骖马”降临嵩山山顶,对寇谦之说:“自天师张道陵去世以来,地上诚心修善之人,无师所授。嵩山道士上谷寇谦之立身直理,行合自然,不任规范,宜处师位。吾人来观汝,授汝天师之位,赐汝《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这样就以太上老君的名义授寇谦之以天师地位。寇谦之的...
所以,寇谦之托名神谕,为自己将要施行的天师道改革做好铺垫。第二次是在北魏泰常八年(423年),寇谦之59岁时,托称太上老君玄孙李谱文降临,赐其《录图真经》。《录图真经》不仅是一部改革道教的经典,而且是一部图谶式的神书,宣称寇谦之是神的义子,受命...
从寇谦之演天文中,即可窥其一斑。算场又叫芦花池,在华山希夷峡北,是寇谦之习天文、算七曜的地方。寇谦之(365—448)字辅真,南北朝北魏时道士,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自称是东汉太守寇恂的第十三代孙。十八岁起随成公兴人华山学道,曾演证张衡的浑天仪。常对人说太上老君授与他天师之位,并赐给他《云中音...
寇谦之,于公元365年,出生在北魏时期的官宦人家,他的父亲叫寇修之,是冯翊太守,官职不小。作为官二代的他从小过着富足生活。他有一个哥哥叫寇赞,三十岁就被老父亲寇修之培养成了县令后官至南雍州刺史,但是寇谦之从小就对仕途官场没兴趣,反而对黄老之学,修道一途甚是痴迷。(题外话:为什么会有“穷不修道...
历史人物> 寇谦之 【生卒】:365—448 【介绍】: 北魏上谷昌平人,字辅真。少好道术,尝遇成公兴,从游于嵩山、华山。明元帝神瑞二年,自云太上老君授以“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使清整道教。除去五斗米道之法,废除收受信徒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废道官世袭制度,代以儒家唯贤是授原则...
寇谦之:道教界的“段子手”,一手改革道教,一手“坑”了佛教?话说在公元365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寇谦之的小家伙呱呱坠地于上谷郡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这家 伙可不简单,后来人家可是成了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大拿,人称“辅真天师”。不过,咱们今天不讲那些高大上的事儿,咱们就来聊聊这位天师是怎么用他那...
寇谦之,字子华,号紫阳,是中国道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生活在唐朝时期,因其在道教的传播和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被后世广泛尊敬。寇谦之不仅是一位道士,更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道教发展,尤其是在理学和修道理论方面。一、寇谦之的生平 寇谦之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
寇谦之生长在一个官宦家庭,父寇修之,官至太守;长兄寇赞,三十岁即为县令。而寇谦之从小就无心做官,一心一意倾心道教,他从家中仅有的道器、道书以及搜求学得的道术中,寻得了无限乐趣。他每天在家里诵经打坐,炼气功,服药饵,想获得仙道灵效。可是历经数年,一如既往,却依然如故,原身凡体。寇谦之在家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