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静笃”是道家思想中关于内心修炼的核心概念,指通过保持内心的清静与坚定,达到超越世俗纷扰、与自然规律相契合的境界。这一理念强调内在的平静与专注,既是一种哲学智慧,也是修身养性的实践方法。以下从哲学内涵、实践意义及现代启示三方面展开解析。 一、哲学内涵:道家内修与“天人合一...
“守静笃”中的“守”是保持的意思,“静”是平静,“笃”是专一、坚定。合起来就是要坚持保持内心的平静。老子认为,只有内心平静,才能观照到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纷扰和烦恼。有人会因为一句闲言碎语而心烦意乱,有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怒火中烧。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
笃,笃定。“致虚极”,就是虚掉心中的执着和杂念。允许生命中任何事情的发生,也允许他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对人对事都不执着,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守静笃”,精神集中,心无旁骛,守静守到很笃实的程度。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够使心归静,要花很大的功夫。尤其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综上所述,“守静笃”是一种高深的修身养性之法,它要求人们坚定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虚静之心去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从而领悟生命之真谛,成就人生之大道。
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虚:空,使...空,就是说,让心灵放空,空到什么程度——极致 只要还有一点牵挂,有一点执着,有一点念想,都不是极致,眼耳鼻舌身意,所有感官都要停止活动,停止辨别,停止思考,停止对外界做出反应,心里,意识里,只要出现一个念头,就马上让它停止,直到一念不生。守静笃:笃,...
致虚极,守静笃(dǔ)虚极是个什么概念呢?应该是彻底的虚空,抛掉思想杂念,尤其是个人欲望,保持内心澄澈,无我利他。注意这里与打坐静修并非一个意思。这里是说内心能保持清净,而打坐只是仪式上的清静。老子的更高智慧在于保持入世的清静,而非出世的清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万物不断生长,我从中观察循环...
“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表述,旨在阐述一种通过内心修炼达到极致宁静与虚空的状态。下面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 一、逐词解析 致:意为达到或实现。这里指努力追求某种状态。 虚极:“虚”通常指内心的空无和清净,“极”则表示极致或最高境界。因此,“虚极”...
修行之道:致虚极,守静笃 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诫人们“致虚极,守静笃”是一种修行的方法。道家常用“清”和“虚”这两个词来形容境界,其中,“清”代表境界的纯净,而“虚”象征着境界的空灵,二者异曲同工。通过将心灵空灵至极,以及持守内心的宁静和坚定,我们能够实现一种修行的境地。黄龙禅师以一...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蕴含着接近“道”的办法 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实则可以看成老子发现“道”,体会“道”的秘诀,这个秘诀就是“虚”和“静”。这样说可能还不够通俗,但是如果结合老子的“道”之特点,我们大抵就能理解老子用“虚”和“静”来体会“道”的原因。1、道的特点之一:...
“致虚极,守静笃”是道家思想中的一句重要论述,其含义可以理解为: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这句话中,“致虚极”的“致”是动词,可以理解为做到、达到的意思,而“虚”指的是虚无、空明的状态,“极”则表示达到极致。因此,“致虚极”的意思是要将心灵的状态达到一种空明、虚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