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是既赏识他的魄力与能力,又对他的不逊稍有不满。子路率直地表达了自己治理国家的志向,然而他的言辞中缺乏谦逊,这让孔子觉得他“其言不让”,因此“哂之”。 曾皙:对于曾皙,孔子对他的回答大加赞赏。曾皙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与友人一同出游、咏歌而归的和谐画面,这恰好符合孔子心中理想社会的...
子路:安邦定国;冉求:富国强民;公西赤:兴教化民;曾点:社会大同. 孔子评价: 子路当仁不让而果敢,具有政治家里气魄,但把治理一个邦国看得如此容易,未免太过于轻率.冉求独专于经济而让贤于政治的经济学家风采.公西赤含蓄而又风雅,具有外交家的气度,虽事情重大,但他是娓娓道来,又较为实际,显得谦逊有致.曾点闲...
(1)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2)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也有一些遗憾。(3)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4)对曾皙:很明显,是赞许的。人物性格 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
4. 在四位弟子的回答中,子路的豪迈、冉有的谨慎、公西华的婉转以及曾皙的宁静淡泊,都得到了孔子的认可。然而,孔子对子路的回答微微一笑,暗示了他对子路急躁态度的不完全赞同。5. 冉有的回答展现了他的实用主义,公西华则表达了愿为国家服务的愿望。孔子对他们的回答未置可否,直到曾皙以一幅宁静...
孔子对冉有的评价是“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意思是难道冉有说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纵横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呢?孔子这样说是在肯定冉有的能力,同时对冉有的谦虚态度很满意。孔子对公西华的评价是“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第一问:从子路给自己选择的十分困难的处境及“大治”的社会理想中分析出子路的率直;用礼乐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到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完成的冉有比较谦虚;从公西华的“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做事态度可以分析他也是性格谦虚之人;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暮春郊游的图景,可看出曾皙有...
解析答案:1.人物:子路性格:自信而率真描写手法:神态描写志向:要百姓们“知方”志向的侧重点:礼治孔子的评价: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孔子的态度:孔子“哂之2人物:曾皙性格:从容有礼,但聪慧异常描写手法:动作描写志向:”浴平开,凤乎舞等”志向的...
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子路:直率、卤莽——哂之冉有:谦虚公西华:更谦虚曾皙:洒脱——与之对求、赤两人的评价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结合课文内容,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