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足以表明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志向、性格而施以相应的教育。(观点二)反映了孔子对学生“宽、恭、谦、让”的德育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态度上:一方面,孔子对子路的不谦让虽有不悦,但也一“哂”了之,并不当面指责,只在最后才委婉含蓄地向...
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他的“礼乐治国”实际上是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的思想,就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孔子非常喜欢的学生,所以本文一开始就交代了四个学生的姓名;侍坐有两个意思:⒈ 在尊长近旁陪坐。⒉ 尊长坐着,己站立侍奉。在这篇文章中应该是在尊长近旁陪坐,因为文章的曾皙正在弹琴,站在是没有办法弹琴的。由此推知,几个弟子在老师孔子...
【答案】4.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考查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思路分析与延伸】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情况下,只...
在孔子与弟子们的一次谈话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看法。孔子通过这场谈话,不仅展示了自己对于政治思想的深邃见解,还揭示了其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子路主张积极进取,认为国家治理应以武力为后盾,通过武力来维护国家的稳定。曾皙则主张文治,他希望国家治理能够通过礼乐教化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突出了孔子“礼”的思想,认为治国和为人都应“以礼行之”。还反映了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反映了孔子对学生“宽、恭、谦、让”的德育思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正直诚实,不应虚伪做作和曲意逢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志趣?这反映出孔子怎样的思想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关键点提示】结合孔子与曾皙等弟子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观点的谈论进行分析作答;结合孔子主张的观点进行分析作答。【答案】孔子赞同曾皙的志趣高雅,本身有能力,懂礼乐教化,又卓尔不群。反映出孔子的“仁礼”...
哲学思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选自《论语·先进》的一篇文章,它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思想。如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宽、恭、谦、让”的德育思想及礼乐治国或者“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政治思想。因而对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钱嘉永中学语文: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