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讲的是立志修身的重要;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讲的是静心学习的重要;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
如:一个人应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因为只有内心淡泊,才能不忘初心;只有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 【点睛】 译文: 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唯有淡泊和舍弃,才能得到和超脱。唯有宁静和沉默,才能明白道理和自己。等到自我修炼成熟和时机成熟了,就是另外的样子了。所谓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大隐有自我,就无所谓自我人间,所以明志。不会被别人左右,只会以自己的志向和魅力、机智去折服影响别人,实现目标。唯有宁静过后,才能走入喧嚣,去面对杂音和干扰,这个...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再联系文中的重点句子,可知本文要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因为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也是作者对儿子的具体要求【答案】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忌意惰浮躁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论述思路的把握。解答本题,必须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来对...
作为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远大的目标。 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 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1)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成远大的目标。 【分析】选自《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时期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