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
养德:培养品德。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能平静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读作fēi dàn bó wú yǐ mínɡ zhì , fēi nínɡ jìnɡ wú yǐ zhì yuǎn,是出自《诫子书》的语句。出自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联出自《诫子书》,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之书。语...
修身养德:明志致远,则并覆制断。在人生修为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又可宽大并覆,正平制断。“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文子·上仁》),正是续言“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之旨。清静俭朴,则无有作好作恶,而好恶出于公理。“无有作好,遵王之...
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远大的目标。 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 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
夫君子之行 意思是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作为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远大的目标。